关注 | 微软CTO韦青:取代我们的不是AI,而是被AI赋能的人

导语 同心智造网高端访谈–微软 CTO韦青近几年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场人工智能领域:AI医疗、智能翻译、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人工智能会不会

导语 近几年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场人工智能领域:AI医疗、智能翻译、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隐忧: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我们甚至统治我们?

 

        微软(中国)CTO韦青分享了其读完《深度学习》一书后,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判断。以下为自述,有删减:

        “深度学习”到底是新的知识,还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变?人工智能非常广泛,其中机器学习是一方面,深度学习又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域。我认为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我们处在一个智能的时代,机器开始解决很多人类原来以为自己擅长的,结果是机器更擅长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深度学习》这本书的作者特伦斯·谢诺夫斯基,是几十年一直跟着业界发展的前辈和专家,他在这本书清晰的把“深度学习”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其中最大的核心点,是这种知识要求我们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并通过数学算法转变对世界的描述方式,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是由很多模型构成的。

        如果我们还带着过去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电气化时代的思维方式,还是信息化时代的思维方式,都无法理解智能时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机的计算方式有什么异同。过去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方面容易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成就神话和夸大,另一方面对数学和算法的进步带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成果产生误解。

        现在出现很多“机器是否会代替人,机器人是否让人类灭亡”的担忧,都是因为没有充分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

        以史为鉴,重新认识科技进步

        由于技术的进步引发的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不断被动地接收新的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人类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一个大思想家或者大哲学家能够告诉我们未来会怎么样,所以人们就产生了很多争论,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关于机器智能的争论,关于机器人的争论,关于技术和人类关系的争论等等。

 

关注 | 微软CTO韦青:取代我们的不是AI,而是被AI赋能的人

 

        微软公司CEO萨提亚曾在一场演讲中说:“未来没有人引导我们,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以史为鉴,看看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我把这个阶段总结为四种态度和四种结局。

        在蒸汽时代,很多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公司用蒸汽力量代替人的四肢,但当电气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公司态度是看不起电,因为最初电的效率并不够高。第一类公司的想法是电力不行,效率太低,没有未来,蒸汽力量足够了,一百年之后这些公司被淘汰了。

        第二类公司放下一些包袱,认为电是新生事物,也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但是仍然坚信蒸汽机的力量,坚信只要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一样可以保持竞争力,这些公司也被淘汰了。

        最可惜是第三类公司,他们已经放下旧的生产力,开始拥抱新的生产力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但是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他们认为自己全面拥抱电气化时代,已经产生比蒸汽机时代超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但是他们还在跟蒸汽机相比,这些公司最终也被淘汰掉了。萨提亚提到,我们做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只有不到5% 的公司在那个时代完成了转型和飞跃,真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当时大部分企业对于电气化的观念只是能点多少盏灯,或者生产线能够提高多少效率。只有5%的公司选择彻底放下包袱,忘记什么是电气,什么是蒸汽,而是把它们都当成是工具。这些公司要的就是进入新的时代。这代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产品品质。

        通过历史上的事件可以发现,我们现在对未来的任何预估都是不足够的,都可能没有完全估计到未来的冲击力。

        我们能不能抱着这样一种态度,不是仅仅了解深度学习,而是通过深度学习了解机器学习的原理,通过机器学习原理了解人类学习的机制,进而了解人类智能的运作机制,然后才能够深刻理解人和机器智能特点分别是什么。

 

关注 | 微软CTO韦青:取代我们的不是AI,而是被AI赋能的人

 

          取代我们的不是AI,而是被AI赋能的人

        最近也有媒体报道,经过14年努力,微软回到了市值第一。可能几星期之后亚马逊又变成了市值第一。这恰恰反映了萨提亚说的特点,这个时代只尊重创新。你昨天是专家,如果你不赶上时代潮流,明天肯定就不是专家了。

        现在是一个末日感比较强的时代,大家总担心错过机会输在起跑线上。巨变的时代,没有起跑线的概念,每天都是起跑线,稍微一放松脚步就会被人超过去,这个时代是压力很大的时代,同时也是机会很大的时代。

        理解时代特点,我们要了解深度学习,了解机器学习,进而了解人类学习特点,但是更重要是什么?我们要摸准时代的脉搏,要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才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既不要成为时代的弃儿,更不希望成为烈士,我们最希望成为一个先行者。这个时代最大特征就是机器从代替人的四肢开始,已经于无声处开始代替人的大脑,甚至会慢慢代替所有能够出现模型的人类能力。

        面对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种人选择放弃自己,一种人产生了绝对的抗拒心理,不去主动拥抱这种能力,这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工智能的能力确实很强大,你不去拥抱的话,有可能被去拥抱这种能力的人类所淘汰掉了,被他们产生降维打击的能力了,这是很危险的。与其说是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或者机器智能会代替人,倒不如说掌握了机器智能人类变成一种超人类,他们会把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类所代替掉,或者所降维打击掉。

        《深度学习》的作者特伦斯的良苦用心是希望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因为地球上的人类都面临这样的挑战,都面临我们如何跟机器智能相处,如何提高我们能力,才能使我们具备更高的能力来应变这个时代的挑战。

        人工智能带来的这种降维打击还是很强大的。当你主动放弃了自己,没有主动去拥抱这种技术,会被拥抱这种技术的人类淘汰,人不会被技术淘汰的,是被掌握了更高技术的人类淘汰了。

        没有专家的时代,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

        我用盲人摸象的寓言来举例,这个时代是没有专家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每天都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只要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己,不要认为我到了某种年纪或某种地位,我就不去学了,也不要因为我是学文科或者我是学理科的我就不要再学其他的知识。

        未来需要的是天天学习。因为这个伟大时代还没有来,我们最多是摸着大象的其中一部分,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终摸到大象整体的那个人。

        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没有专家,同时也是没有所谓的公理的时代,每一个理论都有可能成为当时可行的理论,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成为永远的理论,永远成功的法则。我们要去学习,不要唯各种专家,不要唯新,更重要唯实,你自己去试,小马过河,水是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听别人说可以,包括我现在讲的,这也只是我在微软这么多年的体会和理解,并不代表所有人体会和理解,尤其不代表是否是正确的。我们不妨能够自己去试一下,大胆去试发现原来水既不像A说得那么是深,也不像B说的那么浅,对你来说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最后以比尔·盖茨先生的这段话作为结尾:“人们大都倾向于高估他在一年内所能完成的事情,但又容易低估他们坚持十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大家一定要明白,第一没有专家,第二没有起跑线,第三每天都在重新更新有新知识新理念出现,我们先不要放弃自己,同时把握最基本的对自己的自信和信念,认真学习。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心智造网(www.hahakm.com)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0)
上一篇 2019年3月13日 上午5:53
下一篇 2019年3月13日 上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加入社群
加入社群
QQ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