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装备制造行业

当前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快速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表现:一是整体需求萎缩;二是产能供应链的需求减少和成本上升;三是管理措施变化。 当前之下,作为第三产业

当前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快速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表现:一是整体需求萎缩;二是产能供应链的需求减少和成本上升;三是管理措施变化。


当前之下,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被迎面击中,可以说这次病毒对于服务业的冲击是满垒打。不管酒店、旅游、餐饮还是快递、外卖、家政。暂时性的人员流动限制,持续加剧所有行业企业的困难程度。在此之前,服务业出现的人力匮乏,消费意愿降低状态,到现在变得更加举步维艰。许多企业无奈的公开表明,现金流只够坚持几个月,之后如果无法缓解,只能关门大吉。


制造业的困境大致从下游不断向上传递,比如服装,化妆品,企业用品等。显著降低的需求,会传递到制造企业,而制造企业会进一步加大传递给供应链。这种传递从之前的缓慢放大,变得更加快速和明确,被迫停工的企业,即使恢复产能后,也因为压制之后的消费需求无法恢复,使订单的恢复变成一个极为缓慢爬坡的过程。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可以说从公路变成了攀岩。


商业渠道变化不仅是传统商业,包含互联网下的新零售,以及电商也并未能幸免。


交通管制,不仅是限制了人员的流动,也极大影响了物流的恢复。甚至大量实体零售业出现了无法逆转的经营停滞后,几乎错过了一季度的所有销售机会。同时外贸行业影响在逐步传递,上游企业被迫停产,违约风险大增,明暗不定的疫情变化,成为每个外贸企业的晴雨表。
 

当前所处的阶段
 

站在此刻,疫情已经从最初的快速发展,变为缓慢增长,部分地区已经连续0增加的可喜局面。可以说,已经进入疫情缓解阶段。各个行业纷纷开始解冻,从不可以流动,到高速公路检查点逐步撤除。预示着疫情的可防可控指日可待。


仅从数据看,可以说大的风险期已经过去,复工复产已经成为2020年2月20日左右开始的经济主旋律。


但随着复工,管控风险进一步加大,对于社会管理,管控环境会变得更加严峻。完全限制人员流动,是最直接有效解决方案,转为社会进入正常生产生活之后,追溯、隔离变得更加困难。而病毒的潜伏期并不是确定的14日,这也预示着,病毒在不断进化,寻求新的传染机会。


这对于社会的管理挑战是巨大的,可控发展还是可控传染可能会产生平衡的角逐,矛盾会在微观层面频发。由于每个社会单元对于未知的认知不同,会促使做出不同选择。例如企业要求复工,部分工人可能拒绝。例如对于上下游的复工需求是否能得到配合,相信每个企业都在计算着,观察着,思考着。


向好来看,整体秩序和商业环境都会因为人群心态的恢复,慢慢变得正常。6个月还是更久,在现在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短期影响
 

从我认为,2个月的停滞,导致的半年至一年影响,可以说是行业所必须面对的短期影响。适度控制流动的政策会延续,更多的人会抱着谨慎的心态开始工作和生活。消费的抑制还会持续,传统服务业的行业性恢复,很难在三个月到半年,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


需求的萎缩产生的订单缩减,会使服务和制造业显露萧条。无论刺激政策如何出现,通常首先会进入发展高潮的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动其周边行业,产生新一轮激励;国家战略行业,例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G通讯等,会吸引到新一轮的投资青睐。同时,房地产的需求也会在此时得到一轮增长,从宏观看,并不是市场行为,更多的应该是政策利好。


长期影响
 

长期影响应该出现在一年之后,绝大多数需求会恢复正常。随着此次放血式行业清洗,具备更强生存能力的企业会弯道超车。在中小型企业中会出现一批具备高速发展态势的企业,独角兽企业会更多的在这个群体中出现。同时,有相当多的企业无法看到明年的春节,也有部分企业会出现战略变化,转型涅槃,切换赛道,我们拭目以待。


有两个可见趋势,在此我们反弹琵琶。


一是众多被看好的在线教育,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在线教育重新进入了视线。办学机构和学校双方面对于在线教育的互动形式进入高依赖。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也体现了在线教育的弊端。互动变得困难,学习氛围和干扰较多的家庭环境是否是教育的合适场景也会成为新的双刃剑,如何解决期间矛盾,真的形成正常发展,还是需要企业思考。


二是产业的方向,互联网信息融合度会进入得到极大发展,从职能部门的在线业务需求,中小企业及创业公司的需求,因为对传统营商环境的高度依赖,这次进入停滞,开展业务对于互联网的诉求势必快速提高。提高经营跨空间能力和增强远程效率应该会成为新的扶持方向。


从我们全行业的消费需求来看会发现,消费层面,高频业务场景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失。例如餐饮,基本服务和零售行业,因为业务无法出现叠加式递增,例如无法每个人无法一天吃6餐饭,所以已经发生的损失不可规避。


低频业务场景,例如旅游,因为可以通过更换行程时间,产生一定积累的报复性消费,应该在一年左右进入中期的发展高潮。
 

发展层次和动态过程来看产业结构变化


发展分析,不能从单一维度来看,各个环节是交相呼应的,这次疫情会像蝴蝶效应不断延伸进展。人类不是第一次面对瘟疫,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成熟的社会组织方式,应对瘟疫和其他突发大规模事件的能力,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日臻成熟。


在此过程中,伴随开始的冲击过后,人们会逐步适应,从谈疫色变到习以为常。正如我们已经通过科技改变了很多的固有习惯一样。瘟疫也会成为我们长期管理的风险要素。


从本次疫情来看,由于控制的迅速和果断,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极低。当然,基于过程的反省和反思,经济和产业结构也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只不过这并不是由此次事件产生的,而是产业配置和自身优化的过程,通过疫情被加速和做出改变。对于细分行业,产生的差异较大,在此我们来看一下潜在影响。


装备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主要体现,因为无法正常复工,产品无法按计划交付,售后服务与支持无法按时开展,从而传导至客户端的经营活动大幅受限。营销和销售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同时,会反向影响装备制造企业的后续订单。


短期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办公,工作协同,业务管控可以解决企业办公和协同。由于国内大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仍旧为单一中心企业,对于多址多地协同动力不足,大多数没有进行此方面的业务储备和企业管理体系设计,虽然互联网公司纷纷提供了业务支撑平台。但是企业由于没有前期的任何管理储备,导致仍旧采用电话+微信的传统沟通方式,协同效率极低的同时,由于信息流过多,没有系统化支撑的管理体系,撞车和业务报警随时出现。


员工无法集中带来的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沟通体系不适应,上下游的业务进度不同,企业进入负生产状态的比比皆是。疫情虽然多年一遇,我们也坚信可以被有效控制。但是在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将业务覆盖全球的同时,管理架构,仍旧处于较为简单直接的现场管理体系。一旦造成停工,企业客户会产生谋求更加稳定的生产供应体系,采用热备式生产或者多地采购的需求,这会大大降低受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长期效益。


国内专业人员多年匮乏导致的工资高涨,许多企业生产成本已经不具备全球工厂优势的前提下,企业如何能保证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业务链接和产业供应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企业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短期来看,企业需要梳理自身的业务架构,重新建立渠道和供应的链接方式,保证外部协同。也需要增加员工的跨空间和时间的工作支持能力,保证员工能更加有效的处理工作而不是更快的赶回现场。


长期来看,需要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管理平台,将工厂进行业务彻底云化,数字化产线和智能化产线的转型也势在必行。将非一线员工的异地办公和协同变为常态化,同商业伙伴一起解决沟通和交流问题。需要打破原有的部门层级管理体系,而变为条块的业务线管理模式,缺岗不断事,缺人不断线,成为新的管理课题。


部门之间的沟通需要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冗余能力,举一个案例:一个个人维修站,你只需要电话告知需要维修内容,维修人员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时候到你这里来,是否可以处理。1分钟就可以做出全部业务决策。而一个售后服务中心,需要客服接听,下达维修单,维修部门接单,地区分配维修人员,维修人员接单,预约时间,提前联系,告知上门时间。


此过程需要3~5个人,不考虑滞留时间,需要30分钟才能做出决策。在这个体系下,任何一个环节停工,出现的情况是客户需要等待将不可确定。敏捷化的服务体系会怎么处理?客户将自己的需求输入,系统自动分配至可以服务的人员手上,服务人员根据自身的状态直接接单,电话回复客户。将部分业务变为系统业务,将部分人员变成自主管理。这个案例可以说明改变沟通方式所带来的效率提升。


与沟通方式的变革想配合的是人员管理方式,绩效的考核设计,技能提升和评价方法,组织结构方式的变化等诸多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


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有了企业资源配置平台,其中GE Predix、ABB Ability、西门子MindSphere、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等领先的跨国公司已经有了领先的实践;国内的精英企业,三一集团根数互联、徐工集团Xrea、研华科技WISE-PaaS、汇川技术工业互联平台,海尔COSMOPlat、智能云科iSESOL、美的MeiCloud、航天云网INDICS。


从实际对比情况来看,通过访谈部分国内企业和其国内外客户,大部分平台仍旧处于业务测试和部分推进阶段,本质还是系统服务于人的阶段,没有达到人服务于系统。原因恐怕是原有企业文化驱动的管理体系没有转变,单靠业务系统是很难做好管理本身的。


在此,我们非常看好已经具备世界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够通过此次事件,给企业带来大的转变和升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心智造网(www.hahakm.com)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日 上午2:46
下一篇 2020年3月2日 上午3: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加入社群
加入社群
QQ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