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Tue, 10 Aug 2021 02:12: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6.5.5 http://www.hahakm.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2021101807452380-150x150.jpg 国产机器人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32 32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7369/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7369/#respond Tue, 10 Aug 2021 02:11:34 +0000 建设一个百年品牌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

当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必然会根据战略导向,进一步强化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向上,也是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必然特征。在机器人行业的许多企业融资轮次进入到C轮左右的这个时间,建设品牌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机器人作为一个较新的行业,低价竞争与品牌割据同时存在,但相信随着市场巨头的加快布局,混战期后的重组洗牌也即将到来。在这个过程中,头部企业品牌向上成为必然。而能够让品牌形成稳定的消费者印象,会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那么,究竟有哪些途径和方法能实现品牌突围?机器人行业或许能够从世界上起步较早的传统行业发展经验中找到品牌升级的思路。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

▍集成商的品牌路

先来看集成商企业,机器人行业的集成商目前大多默默无闻,集成商的品牌意识更是稀缺。虽然在诸多行业,都少不了集成商的付出,但目前许多人对于集成商仍然存在误解。集成商上市的企业,市值被不断拉低,许多即将上市的企业谈集成色变,拼命为自己加入科技元素,不愿戴上集成商的帽子。集成商企业如何证明自己产线中的科技价值,将非标能力融入品牌中,是目前集成商企业品牌升级的一大难题。

在其它工业制造行业并非如此。世界闻名的工业制造商,大多都算是集成商,或者有大部分是集成业务。以飞机和汽车行业为例,世界上包括波音、空客在内的各大公务和商务航空飞行器制造商,或者如今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许多车企,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个系统集成商。一架架飞机、一辆辆汽车,甚至一台台手机,其实也都由各种零件拼凑而来,只是有人拼凑得好,有人的拼凑能力战五渣,这也导致了最终产品的形态和应用差异。但正是由这些集成商,缔造出一个个强大的品牌,让世人为之瞩目。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1

波音公司造飞机,特斯拉造汽车,苹果造手机,集成本质上都是造最终产品。波音的零部件以及航空器件都不自己生产,苹果只是做研发、设计、销售,波音和苹果通过把最麻烦最耗费人力成本的部件生产加工全部外包,在品牌引导下,能让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综合费用率。

在许多高度专业化分工的行业,拥有强大品牌的系统集成公司,只需要完成设计,剩余部分通过其他公司的协同就能够完成,将软件以及组装集为核心,却因为不断强化品牌,把握了终端,把握了整个系统,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但这些成功的集成商巨头也证明了,简单去做一个系统整合商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必然难以立足。企业除了建设品牌,还必须要在核心环节具备与品牌调性匹配的核心能力。例如有的企业垂直整合能力极其出色,有的则在产品设计和使用理念上远超同类型企业,又或者企业能在市场方面保持强劲动力。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会是软硬件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

从世界范围来看,需要长期经验积累和自动化业务扎实布局的集成商企业建设品牌反倒更具竞争力。强大品牌甚至能让非标定制成为行业标准。

在一个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里,随着产业链分工逐渐成为一种必然,每个公司在不同维度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定位往往固定,因此建设一个品牌,对于产业链的各环节往往都能带来优势。机器人产业链与波音、苹果的产业链非常类似,品牌下的输出产品会随着时间不断纵向延展。集成必然是企业利润的核心构成部分,例如库卡在2007年进行了业务重组,重组后库卡的核心业务部依然是机器人部和系统集成部,ABB在上海的业务核心也是产品和集成。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2

不可否认,由于系统集成商实际是轻资产的订单型工程服务商,核心资产是人以及附加的管理和系统,导致系统集成商很难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规模,同时集成商还存在非标复制难、多项目垫资多等困难。但国内例如鑫燕隆等集成商企业却在渠道优势、价格优势、工程师红利等优势下,利用中国多行业、多工艺种类的优势成立多个子公司,以此分摊项目风险,实现了业务多元化拓展,证明这也是集成商品牌建设的一条可行之路。

从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总体而言,国外综合型机器人企业,集成的营收占比较单纯本体多上许多,单一的本体企业市值规模相对较小,估值也更高,进入成熟期后在毛利率、净利率上反倒不如集成企业。具有成熟品牌的机器人集成商企业上市后的估值成长约20-30倍,比单一本体企业多10倍。这点也可以对比国外四大家族和四小家族(收购整合前)的具体市值差距。国产集成商企业虽然“天生”规模小,在未来却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市场的转移和发展也为集成商企业的估值带来了更多可能,集成商企业在面向C端的例如做咖啡、冰淇淋等新零售或者消费场景时,有了更多品牌展现的空间。随着智能化、柔性化程度的提升,综合费用成本的降低,技术融合的加快,独立且能不断做出新案例,产生新话题的集成商,在某些领域甚至比本体企业更加容易实现品牌升级,也更能够抬高市场估值。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3

▍本体企业构建品牌

那么如何实现品牌的升级,陷入低价竞争的国产机器人品牌,品牌升级的可能性到底在哪?我们不妨放开视野,从中国传统行业许多值得称道的品牌升级案例找找思路。

10年前,中国服装行业同样刚刚起步,低价竞争激烈,波司登是一个品类大而全的二线服装品牌,就曾经贴上过“性价比”的标签,在发展的过程中波司登敏锐发现,服装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低价竞争的市场利润额正不断下滑,虽然辅料成本也在相对应下跌,但压榨上游利润始终不是办法。同时用户喜好已经发生变化,新一代消费者更追求潮流、时尚、质量,与颇具性价比的波司登相比,售价过万的加拿大鹅却能掀起购买热潮。

2015年,波司登决定开始提高自己的品牌调性,通过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不断与知名设计师和潮流明星联合推出新品,在多个营销渠道进行品牌包装,同时稳定了核心原料产地,波司登成功推动了公司在品牌形象等全方位的升级,2020年,波司登净利润暴涨40%,品牌升级已初见成效。

同样在10年前,中国电动车品牌雅迪正陷入品牌下沉的恶性竞争中。雅迪发现,单纯的销量增长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复杂的市场环境、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局面,雅迪先梳理了上游产业链体系,并针对下游市场,开始精准把握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打造不同的核心价值点,发展不同品牌产品,但又在用户最关心的品牌形象价值、产品外观价值、产品使用价值等“七大价值”上下足功夫,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多品牌、多品类产品运营精准锁定不同层级消费群体,扩大市场占有率。

通过发力质量管理体系、服务站、中转仓等领域,雅迪实现品质、服务、渠道、生态等领域的突破,完成了产业全方位升级,随着产业升级的换挡提速,雅迪也迎来了品牌价值体系的全面焕新。

如今,中国机器人行业也正到了建立品牌的时间段。如果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机器人行业发展作为参考,大多以20-40年为一个爆发周期,中国已经快要上行到市场整合节点。

有ABB、发那科等高端品牌的案例在前,国产机器人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因为定位在高端国外机器人企业,往往能做更高的附加值,有更高的利润额,也展现出上乘产品质量与卓越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定位能够很好吸引价格敏感度低、品牌忠诚度高、消费能力强、追求质量与服务的客户,从而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我国机器人行业打破低价竞争格局,需要朝着高端化迈进,不断开拓头部企业订单,尤其在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两个新领域,价值升级道路更是势在必行。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4

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每家企业面临的情况有所区别,这也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升级策略的路线有所侧重。总结国产品牌升级以及国外机器人品牌升级的路线来看,头部企业想要实现品牌升级,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还需要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机,以及核心算法或者集成应用技术,这五大领域至少能够把握2-3个,才能有更加全面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当前部分上规模的自动化企业进行了产业链布局,通过外向型发展模式,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拉平费用率,但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业务路线多点开花才能支持公司的全方位发展,企业规模越大,对于费用率的控制越是更大的挑战。

在高端品牌被国外占据的情况下,自然拉低了国产一线品牌的整体调性,国产品牌虽然在价格和使用上也都在尽力向着国外一线品牌靠拢,但中型企业的高端化品牌升级并不容易,尤其对于国产机器人品牌来说,近年来舆论风向国产机器人一直以来都给人以低端、廉价的感觉,哪怕当前国产机器人品牌能做到同级别的产品动力更强,配置更高,外观更加亮眼,却也往往比不过外资品牌一个并不算高端的代工贴牌产品。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5

这就是高端品牌带来的潜性市场分层,需要我国腰部企业能不断突破逐渐拉升,拿下中部客户,或者伴随核心行业的客户成长。在这点上,华为和一些传统行业的国产品牌已经证明确实可行。相信机器人行业在国产减速机能够在使用寿命和精度方面得到一定突破后,逐步从上游市场挤压国外垄断品牌的利润空间,也能抬高国产机器人产品价值,促使国产机器人品牌形象拔升。

不可否认,国产品牌中低端化和行业发展起步晚也必然有关,品牌占位先天处于劣势。同时国产机器人处于发展阶段,在技术、工艺上不如国外品牌,加上国外高质量核心零部件进口价格比国产高很多,国产品牌活下去大多只能在性价比上下功夫,打价格战。以至于到了今天,即便在协作、移动机器人等全新领域,国产机器人也很难短时间摆脱低端的印象。但毋庸置疑,广阔的市场总保留有许多机会,未来随着国产机器人纷纷走向品牌升级道路,这一格局也将得到改善。

▍多元化加快市场选择

原先讲求性价比的品牌进行升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从价格驱动到产品驱动,再到品牌驱动的过程。当前我国手机行业部分企业的发力,其实证明了国产有着高端化品牌的潜力。在机器人行业,例如某国产一线机器人品牌,就一直对标国外一线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能力和销售渠道以及品牌运营商保持了良好竞争力,将更多的钱花在运营而不是垫资上,在品牌上花费精力进行建设,从而快速塑造了国产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品牌形象。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6

企业对于品牌的定位不同,不同下游企业对于品牌产品的认可和选择也会有很大区别。当前的国产品牌,已经在靠着本土化服务、强售后能力等更元化的因素,不断分割国外高端品牌的市场。

最近某个汽车零部件企业表示,其已与某国产一线协作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因为更认可这家品牌在媒体表达中传递出来的商业价值,更认可其商业模式和技术可持续性,也同样认可其所代表的品质。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还表示,通过实地考察,由于国产协作机器人和国际一线品牌的站在同一起跑线,国产和国外协作机器人品牌在技术上悬殊并不大,但国产机器人性价比更具优势,本土化服务也能很好实现保障。但这家企业也表示,目前只是较小批量采购该国产品牌产品,在部分工厂采取试运行,未来该品牌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其在媒体品牌宣传中的表现,并能良好运转,或将考虑更大批量采购该品牌机器人。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7

而某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也表示,企业目前也在小批量尝试使用国产机器人替代原先国外某品牌机器人,原因在于国产品牌持续跟踪了需求,在某部分解决方案上更贴合企业情况,实现了独特化非标定制,从而提供了一种区别于固定销售产品的合作形式。该企业认为,如果机器人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产品服务和定制化能力,未来将尝试考虑扩大购入同价格的国产机器人产品。

但在部分对于工艺要求较特殊的行业,对于品牌的依然却还是很强,某汽车行业头部客户就对机器人大讲堂表示,在国产机器人发展增速迅猛的情况下,他们目前依然选择的是某国外一线机器人品牌。因为这家企业考虑到,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更需要把控品质,强化过程质量,这就需要设备减少故障率,提升寿命和精度,指定某个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机器人,更加有利于匹配当前生产辅料,减少产线试错成本,加快技术储备和产线转型速度,在这一基础上,未来想要实现降低费用率,提升工厂综合运营效率也更加容易。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8

可以看出,国产品牌的升级,在部分行业仍然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扬长避短,建立新的品牌形象,或许才能逐渐扭转企业选择。

▍结语

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计算,规模上企业的自动化改造费用约为4%-10%,2020年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总体营收规模比例仍然较小,国内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改造率想要提升到85%-90%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机器人走向更广泛场景,甚至是寻常百姓家,机器人像电脑手机一样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时,机器人企业或许又会陷入下一个与手机行业发展相类似的品牌竞争。提前规划,提早布局,相信机器人品牌的国产之光必然会诞生在重视品牌的企业中。

END

2020版中国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链全景图上涵盖了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智能装备厂商(集成商), 配件等 150 家以上各省市企业名称分布。

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品牌逆袭?插图9

关注“ 同心智造网 ”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 “全景图” 即可下载高清大图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7369/feed/ 0
从工业机器人上下游到本体制造,行业标杆为国产化进程加速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5957/ Wed, 30 Jun 2021 07:59:10 +0000 埃斯顿:从核心零部件到本体

埃斯顿以成型机床数控系统起家,随后将业务扩展到交流伺服系统,并于2012年开始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逐步拓展下游集成应用领域。核心零部件方面,目前公司拥有主要核心零部件和算法基本为公司自研和生产,核心零部件自制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负载较轻的机器人第5、第6轴均可以使用自主研发的双曲面齿轮减速装置。

从核心零部件算法到本体的发展路径主要优势包括:1)核心零部件自制可以降低本体制造的成本;2)通过逐步提升零部件自制率,可以增加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可控;3)核心零部件是决定本体性能和产品标准的重要部分,形成较强进入壁垒;4)增加客户粘性,提升后市场服务质量。

综合来看,上游核心零部件仍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盈利能力最强的部分,提升核心零部件自制率,对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扩展规模保证供应量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埃斯顿通过自主研发加外延并购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形成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和集成应用全产业链优势。运动控制领域,公司于 2017年收购世界运动控制器前十大品牌供应商之一TRIO,使公司具备为行业高端大客户提供复杂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能力;机器人领域,公司于2016年参股全球三维视觉领域技术龙头企业Euclid,增强公司智能化优势。此外,公司于2017年参股美国Barrett 公司,发展协作机器人,把具有学习、感知等能力的机器人应用到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工厂。

下游领域拓展方面,公司于2016年收购上海普莱克斯,快速推动了公司机器人本体在压铸行业的应用,提升公司产品在压铸机自动化市场的竞争力;2017年,公司收购德国M.A.i.,有利于借助其产品和技术平台,推动机器人集成应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2020年公司完成Cloos公司的并购重组,强化公司焊接机器人优势细分业务,未来将继续保持Cloos在中厚板焊接市场的领先优势,共同发展前景广阔的机器人激光焊接、激光3D打印市场。

从工业机器人上下游到本体制造,行业标杆为国产化进程加速插图

(图片来源: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

埃夫特:从系统集成到本体

埃夫特源于奇瑞,以系统集成起步,公司从系统集成商逐步拓展到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开发制造。公司过去主要通过外延并购快速切入本体和核心零部件,逐步收购CMA、EVOLUT、WFC等海外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拓展喷涂、抛光打磨、切割等应用场景,下游领域覆盖汽车、3C电子、陶瓷卫浴等通用工业。

相比于以零部件起家的企业,目前公司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仍较低,但已实现加速提升。2018-2020年,公司控制器自主化率由不足 5%提升至接近30%,发展迅速;2017-2020年,公司减速器自主化率从零提升至超过35%。公司通过积极地外延和内生策略,核心零部件自制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品性能有望逐步提升,收敛并赶超海外企业对标产品。

从系统集成发展到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路径的优势包括:1)对下游客户需求的认知更为充分,产品设计研发更贴合需求端;2)产品售后更为直接,服务效率更高;3)通过逐步向本体和核心零部件拓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综合来看,系统集成商拓展到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是外延的成果和持续内部的发展,公司在前期关键技术收购阶段较为成功,在部分优势赛道已经确立领先地位,盈利能力改善可期,国产替代与行业高增长有望驱动公司中长期的高增长。

埃夫特积极推行“共享工厂”模式,即公司在产业聚集区通过与政府平台或龙头企业合资建立智能共享工厂,并为共享工厂提供智能设备和智能云平台;产业聚集区的中小企业无需进行相关设备投资,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共享工厂进行加工,优化产能。通过集中服务,共享工厂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小企业解决自动化升级难的问题;此外,埃夫特可通过共享工厂积累工艺数据和场景经验,加速机器人产品向通用领域的渗透。

在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两只行业龙头增速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到共同进入国产机器人本体赛道,埃斯顿与埃夫特将在机器人国产化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2530/ Thu, 11 Mar 2021 09:59:10 +0000 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大量行业停滞,经济放缓。制造业因缺少劳动力而产能下降甚至停产待工、服务业则因防疫等因素无法正常营业。也正是2020年的疫情期间,协作机器人以其安全、稳定、可在无人环境下自主工作等特点,走进大众视野。

据悉,2020年约为2.5万台,较上年同比虽略有回落,但总体的市场保有量将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增长到10万台以上。协作机器人平均价格将比2020年下降30%左右。

协作机器人市场走势(全球)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插图

(企业供图)

2020年在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回落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不降返升突破8100台,从出货量来看约占全球市场的32.2%,成为协作机器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3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将增至4.2万余台,成为协作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国家。

协作机器人市场走势(中国)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插图1

(企业供图)

遨博智能做为第一批专注协作机器人生产研发的国产品牌,自成立初期便致力于协作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与多领域应用落地,在工业领域稳定应用后,便开行业先河的将协作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于健康理疗、餐饮零售等领域。据睿工业2020年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显示,遨博智能全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排行Top18,位居协作机器人行业首位。首次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占居协作机器人销量榜首的局面。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插图2

(企业供图)

2021年3月17-19日,亚洲电子制造行业领军展会——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 China)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展会将汇聚国内外电子制造设备厂商,展品范围涵盖整个电子制造产业链,包括SMT表面贴装技术、电子制造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点胶注胶、焊接、电子和化工材料等。琳琅满目的创新设备和制造科技,工业4.0和智慧工厂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尽览未来电子制造核心科技!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插图3

(企业供图)

2021年3月30日-4月2日,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SIMM深圳机械展(以下简称:ITES深圳工业展)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举办,该展是中国南方最具规模的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装备展览会,包含3C电子、医疗器械、锂电、纺织、印刷、包装、物流等15大领域,连续11年获"深圳十大品牌展"。

国产协作机器人品牌首次问鼎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销量榜首插图4

(企业供图)

]]>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5639/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5639/#respond Thu, 20 Feb 2020 10:42:21 +0000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春节变得非同寻常。这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返乡之际,加上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一线人员面临着人手不足及感染风险的压力。

面对疫情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一大批机器人企业纷纷响应并积极加入到这场抗疫战争之中,利用机器人替代重复性劳动、防止接触性感染、赋能疾病诊疗等应用场景。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

机器人给隔离病房送餐送药,降低感染风险

随着全球人口红利的消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释放,推动着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如今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服务的加速落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火力全开。

 

 

01

 

从数十年的长久积累,到如今的一朝爆发,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已经被视为新一代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在全球经济逐渐进入战略转型期和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被赋予了推动经济增长、助力科技进步的显要意义,率先抢占机器人发展高地,也逐渐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之一。

在这场激战正酣的争夺战和卡位战当中,我国虽然入局时间较晚,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潜力与实力。

同时,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我国研发与应用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次疫情也将我国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也在显著扩张。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1

2014-2018年主要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量对比

眼下,除了机器人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之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行业壮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之中,工业机器人便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同时从2011年开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多项政策也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机器人发展风口的延续。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数字逐步增大,增长速度持续攀升,发展态势一片大好,未来前景令人期待。然而,在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的情况下,核心技术的缺乏、国外品牌的垄断、研发资金的不足以及庞大的人才缺口都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致命伤。

 

02

 

核心技术缺乏,国产机器人产业遭遇尴尬

 

近些年,我国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核心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减速器以及一些其它零部件,ABB、库卡等国外厂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虽然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高端技术的缺失,很多需求商宁愿从外国机器人生产商处进口二手机器人来投入到生产线当中,这无疑给近来日趋火爆的机器人行业人士泼了一桶冷水。

技术上的差距,导致中国在核心部件上仍然依赖进口,从而促使中国机器人的价格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与成本相互掣肘,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被国外品牌垄断的中国机器人市场

 

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和电子产业。目前很多国产机器人,只能应用在对机器人性能要求不太高的领域。而中高端市场对机器人性能要求严格。目前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30%,剩余超过70%的份额,大多是中高端市场,也正是被外资机器人占领的市场。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2



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机器人应用正在从汽车和电子行业快速向更多细分行业发展。

近年来仓储物流、半导体、光伏、锂电等新兴行业自动化趋势加速,应用占比 从 2016 年的 17% 增长至 2018 年的 22%,2020 年新兴行业机器人应用占比有望继续扩大,应用领域的多元化拓展与产品技术的升级或为行业创造新机遇。企业应该通过寻找新的市场,培养新的客户群体来寻求突破。

 

被资本追逐,也被客户辞退

 

过去,出于成本把控、盈利提升等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将目光聚焦于机器人,或是投资或是购买,更甚者直接自己建厂造机器人。

然而,当人们为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欢呼鼓舞的时候,一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机器人却被雇主从工作岗位上赶了下来。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3

知名协作机器人制造商Rethink Robotics宣布倒闭,引起机器人产业一片哗然

明明市场情势一片大好,为何被视为未来将取代人类的机器人却也活的艰难?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中国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着两个问题,首先是没有充足的研发资金,第二是一些企业心态浮躁,机器人产业需要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研究,才能做好机器人产业。

 

国产机器人人才 “ 荒 ” 如何解 ?

 

据2017年政府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300万,2025年将扩大到450万。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4

央视《财经频道》对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关注

然而人才缺口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我国没有充足数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而是人才都集中到了理论研发领域,相反我国企业需要的却是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5

由同心智造网承办的2018年深圳机器人大赛,创新运用“以赛带训、以训促赛、赛训聘联动”的全新思维,探索系统性的解决行业人才问题。

面对严峻的人才问题,我国要想推动机器人产业成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鼓励产学研政合作开展机器人学科建设,完善领域学科布局,加强产业人才队伍构建。

 

03

 

 

沦为国外品牌代工厂,出路在哪 ?

 

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依然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内企业与他们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在产业结构上,国产品牌还停留在系统集成应用层面,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高端产业低端化偏移现象严重。而国内不少企业因为技术限制和投入巨大,不愿或无力从事基础研发工作,这也让产业发展现状迟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6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加剧,美方更是对我国机器人加征了关税和进行了技术封锁,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逐渐衰微,相关技术交流也可能被切断,国产机器人的发展遇到了更为艰巨的挑战。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7

国产品牌占有率的下降释放出一个信号,如果国产企业仍然只停留在产业末端,最终将会沦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将失去未来。

为响应国家品牌战略,由同心智造网联合执行的——100星'质量品牌工程项目将以打造机器人智能装备行业产业链节点优秀民族品牌为目标,助力企业实现细分行业品牌领导化,通过细分行业隐形冠军进一步支撑、强化、推动业务发展,让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走的更快更稳 。

“ 疫情 ” 下 , 给国产机器人的特效药插图8

识别二维码了解项目

目前,100星'质量品牌工程项目已经服务了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并受到众多正在崛起的产业新锐和细分行业龙头的关注及认可。相信该项目必将对推动机器人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5639/feed/ 0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4971/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4971/#respond Wed, 18 Sep 2019 10:15:20 +0000 导语:阅读文章,了解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市占率双双上升
 

        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在2018年出现了销量下滑,全年共累计销售机器人13.3万台,同比下降了3.75%,而自主品牌机器人却在糟糕的大环境下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2007-2018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国产机器人国产占有率为25.7%,2016年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为32.7%,2017年减少到26.7%,2018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2.2%,销量同比增长16.2%;外资品牌工业机器人在中国销量同比下降10.98%。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逆境中实现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双双上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加,但是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国内市场规模大,外资占比超六成
 

        工业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市场规模将达到57.3亿美元。
 

        由中国电子学会公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6.8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0.9%。
 

        2014-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1

 

        当前,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需求依然旺盛。
 

        据 IFR 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 2017 年达到 97 台 / 万人,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我国机器人密度将在 2021 年突破 130 台 / 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外资品牌自然要进来分一杯羹,凭借技术层面的领先优势,外资品牌始终占据着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和份额的大头。
 

        即使是自主品牌销量和份额大涨的2018年,外资品牌仍牢牢占据6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并且诸如“四大家族”这样的霸主进一步加速在中国的布局,建厂或设立研发中心,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2

        四大家族在华布局情况
 

        ABB
 

        ◆2015年收购Gomtec加码协作机器人业务

        ◆2016年收购瑞典系统集成公司SVIA

        ◆2017年收购贝加莱与GE工业系统业务,截止2017年底ABB拥有研发 制造 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业务活动

        ◆2018年5月ABB重庆应用中心正式开业,为客户提供应用开发,前端销售,系统集成等全价值链业务支持

        ◆2018年10月宣布将在中国投资约10亿人民币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
 

        KUKA
 

        ◆2018年1月库卡在上海投产第2家工厂,将产能提高至目前的2.5万台

        ◆2018年3月在顺德开启全球第二大制造工厂,预计到2024年基地机器人产能将达到每年7.5万台,同期KUKA在华机器人总产能将达到10万台
 

        发那科
 

        ◆2016年发那科投资1亿元签约重庆技术中心项目,到2020年力争年产工业机器人1万台,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2万台的能力

        ◆2018年在华南基地动工,主要包括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研发生产制造等

        ◆2019年其继日本之外的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基地即将登陆上海,该项目总投资约 15 亿元人民币。
 

        安川
 

        ◆2018年10月宣布将在中国投资约10亿人民币新建一座其全球最大、最先进、最具柔性的机器人工厂

 

        自主品牌进攻外资领地——中高端市场
 

        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性能的优越一直把持着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中高端领域。以机器人高端应用领域最为集中的汽车行业为例,外资品牌的机器人占比超过80%,自主品牌几乎难寻踪迹。
 

        自主和外资品牌在各应用领域的占比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3

        同时,汽车行业也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领域。由于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根据产业联盟的统计显示,2018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销量下降了25%,而外资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占据八成以上的份额。
 

        不仅如此,国内3C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同样下滑了约8%。两项因素叠加,导致外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去年下降了近11%。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由于起步晚,技术和可靠性与外资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业务主要集中在诸如3C、食品制造、金属加工和塑料及化学制品等相对中低端的应用领域。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要摆脱重复、低效、利润低的现状,必须向外资品牌垄断的中高端领域发起进攻,走出低端反复供给的怪圈。
 

        1.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要想在高端领域和外资品牌一决高下,就必须缩小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外资的差距。只有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三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本体产商开始使用国货。
 

        2.国产多轴机器人出货量增加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积累,国产多轴机器人的出货量正在快速增长。据业内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市场中,国产机器人销量2.72万台,占比27.98%,同比上升11.56个百分点,企业销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国内六轴机器人企业发展概况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4

        3.国内机器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并找到了各自的优势。比如,长三角地区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核心区域,优势在于雄厚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珠三角地区则有着控制系统的优势。每个区域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但分工明确、相辅相成,助力自主品牌不断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国内机器人产业集群分布图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5

 

        多维度发展突破外资垄断
 

        1.在合作中竞争才是取胜之道
 

        过分的强调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关系。拒绝一切形式的合作就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正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通过加强合作,不断的提升国有品牌的技术实力。
 

        2.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短期的突破之路在于寻求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本体领域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对通用型机器人软硬件进行适度改造。国内做得比较成功的多关节机器人都是为了解决某一行业问题而进行机器人应用,基于其自身熟悉的集成领域带动本体销售。
 

        3.抓住协作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201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6320台,同比增长49.9%;市场规模达9.3亿元,同比增47.62%;2014-2018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0.15%和64.83%。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6

2016-201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企业竞争梯队分布
 

打破“洋”垄断 | 国产机器人突围之路插图7

        2017年,优傲仍蝉联国内协作机器人销量榜首,达明、遨博、ABB、大族机器人及Rethink分别位居其次,新进企业为大族机器人。
 

        2018年,优傲、ABB、三菱、史陶比尔等国外企业相继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国内如艾利特、麦荷、越疆、珞石、大族等本土创新型公司亦积极开拓市场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企业自身实力的壮大。

 

        总结
 

        2018年国产机器人的强势回升给中国机器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加速中高端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摆脱国外企业对核心零部件的控制,以及对协作机器人等新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是当前国产品牌的任务所在。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4971/feed/ 0
关注 | 机器人企业面临转型,国产机器人该如何行动?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109/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109/#respond Tue, 23 Apr 2019 09:03:22 +0000

导语 国家统计局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延续2018年下半年放缓增长态势,产量为20041套,同比下降11%。
 

        现在,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知名的机器人产业都面临关键的转型。

        最近,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在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上提到:近期,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产业出现了产量下滑或者负增长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延续2018年下半年放缓增长态势,产量为20041套,同比下降11%。

        对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赵杰谈到,国内的机器人产业过于关注价格,虽然过去的产量增长快,但真正的高端机器人产品很少。他表示,面对国外品牌的正面竞争,单纯以价格取胜并不是一个好手段,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赵杰提出,2019年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可以称为“中国机器人的转型年”。

        首先是从虚向实转变。2018年至2019年,资本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向已经转入到了实体机器人领域。再者是从量向质转变。近几年,机器人行业进入到了“大浪淘沙的时期”,出现了不少倒闭、跑路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存活。比起前几年追求放量,机器人企业来说,应该在2019年从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追求核心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从泛向专转变。他观察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围绕某一个细分的领域进行深耕。

        尽管业内对2019年的大环境产生了悲观预期,但赵杰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智能机器人在中国和世界上都会是长期的刚性需求。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109/feed/ 0
关注 | 国产机器人面临转型关键年:产量增长快 但高端少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074/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074/#respond Mon, 22 Apr 2019 01:13:20 +0000 导语 机器人产业正面临转型的关键年。
 

        4月18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在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上提到,近期,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产业出现了产量下滑或者负增长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延续2018年下半年放缓增长态势,产量为20041套,同比下降11%。

        对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赵杰谈到,国内的机器人产业过于关注价格,虽然过去的产量增长快,但真正的高端机器人产品很少。他表示,面对国外品牌的正面竞争,单纯以价格取胜并不是一个好手段,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关注 | 国产机器人面临转型关键年:产量增长快 但高端少插图

 

        赵杰提出,2019年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可以称为“中国机器人的转型年”。

        首先是从虚向实转变。2018年至2019年,资本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向已经转入到了实体机器人领域。再者是从量向质转变。近几年,机器人行业进入到了“大浪淘沙的时期”,出现了不少倒闭、跑路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存活。比起前几年追求放量,机器人企业来说,应该在2019年从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追求核心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从泛向专转变。他观察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围绕某一个细分的领域进行深耕。

        尽管业内对2019年的大环境产生了悲观预期,但赵杰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智能机器人在中国和世界上都会是长期的刚性需求。

        机器人产业的转型也与资本风向相关。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3074/feed/ 0
关注 | 国产机器人行业深陷泥潭?数据出现负增长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2708/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2708/#respond Sat, 30 Mar 2019 00:58:17 +0000

导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4.8万套,比上年增长4.6%。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表示,预计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100亿美元;加上系统集成服务在内,预计市场规模将超300亿美元。业内专家也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正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

 

       与之相对的是,2019年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延续2018年下半年放缓增长态势,产量为20041.3套,同比下降11%。

       一方面,近几年迅速增长的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吸引了大批国外机器人头部企业投资布局、建厂增产,在已占据国内大半市场的优势下持续扩张。

       另一方面,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成本相对高昂,在缺乏技术和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国内出现部分企业以产品“性价比”打开市场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导致盈利空间缩减,国内机器人企业经营压力剧增。

       央地政策直击工业机器人产业短板

       想要突破国外机器人企业的重重包围,除了内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部件的攻关,更要紧密结合应用场景。近些年,除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出台和实施,去年央地又根据当前机器人发展短板给出了对应的政策指导,比如地方政策应该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引导用户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应用,而不再是简单补贴的方式。

       针对技术短板,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租赁、质押业务创新发展,加大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金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促进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和区域集聚发展。

       针对行业应用短板,多地也制定了明确路径图。河北省日前明确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00台/万人,并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开展应用示范;陕西西安市也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以汽车、通用设备、电力装备等行业为重点,以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此外,多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明确制定了年度计划书。例如,安徽省提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浙江省明确新增工业机器人1.6万台。

       提档加速关键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国外的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大多集中在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但是在3C、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中度低,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并且3C产业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在此领域仍然具备机会。

       其次,随着与信息技术尤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更智能、可以跟人进行合作、协作、共融的新一代机器人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为我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了实现路径,比如近几年才出现的协作机器人,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能嫁接视觉、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我国有着机器人应用的最大市场够多的应用环境来检测、提升产品性能,进而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政府和市场关注机器人产业,有利于行业发展,但也要理性客观,而非盲目支持。目前机器人产业升级发展的理论和路径很多,但并非都经得起推敲,我们应该更加专注于技术本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代表产业发展趋势的领域,如此才可能在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升级中占得先机。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2708/feed/ 0
关注 | 中国机器人密度世界排名23位 成长趋势迅速飙升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808/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808/#respond Wed, 23 Jan 2019 06:27:46 +0000 导语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位居世界23位,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在全球成长速度最快,2013年的密度为14台/每万名,2016年的密度为68台/每万名。自动化发展程度全世界范围来看排位顺序依次是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他们的机器人密度分别是631、488、309、303、233台/万名。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的统计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位居世界23位,中国的机器人密度在全球成长速度最快,2013年的密度为14台/每万名,2016年的密度为68台/每万名。自动化发展程度全世界范围来看排位顺序依次是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他们的机器人密度分别是631、488、309、303、233台/万名。

 

关注 | 中国机器人密度世界排名23位 成长趋势迅速飙升插图


        根据中国“机器人工业发展计划(2016-2020年)”截至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50台/万名,截至2020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售目标将达到10万台。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国内机器人销量中国产为2万7000台,国外品牌为6万台,2017年国产机器人产量与去年对比增加了68.1%,总生产量为13万1000台,国外品牌机器人销售量是国产机器人销量的4.85倍。
 

关注 | 中国机器人密度世界排名23位 成长趋势迅速飙升插图1


        2018年工业机器人增长势头比较迅速,3月份生产了1万4036台机器人,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今后的生产能力将继续扩大,生产能力也比需求扩展的速度快。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势头下,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许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组装和大加工为主,在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工业集中度比较低整体规模小,低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现象尤为突出。2017年生产的13万1000台机器人大部分是水平不高的产品。

        由于技术界限,机器人产业缺少尖端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缺乏高水平生产能力。2017年国内市场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万7000台,外资品牌销量6万台,因此国产品牌销量还不到国外品牌销量的一半。低端机器人大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政府打造各种产业园区和政府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并缺乏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类似行业门槛较低。

        补贴及扶持政策是促进高新技术和创新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旦形成发展,扶持标准也会渐渐增加,相关产业才会发展到高端产业。国产机器人行业已经开始起步,再加上生产能力急速扩大,企业的收益收益在减少,如果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话未来技术革新困难的企业只能被淘汰。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808/feed/ 0
关注 | 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日趋激烈 价格优势遭遇挑战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628/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628/#respond Thu, 03 Jan 2019 02:31:57 +0000 导语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中,由国产机器人公司新松负责研发的24台移动机器人“冰屏”让人惊艳。
 

        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但在快速发展下,国内机器人产业链的生态如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政策利好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年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其中,亚洲作为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2010年~2016年期间,亚洲机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长率为9%,美洲为7%,欧洲为5%。
 

        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在2020年之前,中国计划跻身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每万人劳动力使用150台机器人)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5万台。这也利好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政策利好之下获益颇丰。新时达(002527.SZ)、新松(300024.SZ)、埃斯顿(002747.SZ)、拓斯达(300607.SZ)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述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了6.65亿元和5.08亿元。而新松2017年全年归属净利润可以达到4.313亿元至5.135亿元。
 

        虽然业绩亮眼,不过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短板依然明显。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前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机器人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仍存差距。
 

        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但在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看来,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比拼的机器人企业。据悉,“四大家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性价比不再
 

        国内机器人企业早前强调的自身的优势更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
 

        双环传动机械研究院院长张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考虑到进口关税、运输以及生产等成本,该研究院生产的减速机价格相较于国外进口的大概可以减少20%~3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器人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目前,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现状。
 

        但是,这种靠价格优势占领产业链低端的生态如今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核心技术尚未赶上“四大家族”的同时,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也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的立足之道。据了解,工业机器人在10年前销售均价在50万/台左右,现在价格是四大家族机器人售价在15万~20万/台,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万/台。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估计会降到5万/台以内。
 

        随着机器人的售价降低,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将会同时拥有技术和价格双优势。日本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就有2家为日本企业(发那科、安川电机)。对于日本来说,该国国内机器人市场多少有些饱和。然而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日本机器人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和意愿加大其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安川电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西川清吾对记者表示。在2016年,日本机器人生产能力达到15.3万台,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全球机器人供应中达到52%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近几年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投资生产基地,竞争日趋激烈。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ABB已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628/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