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机器视觉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Thu, 11 Nov 2021 01:12:2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6.5.5 http://www.hahakm.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2021101807452380-150x150.jpg 3D机器视觉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32 32 图漾科技费浙平:本土3D机器视觉新势力以小博大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25849/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25849/#respond Thu, 11 Nov 2021 01:04:05 +0000 http://www.hahakm.com/?p=25849 出镜 | 图漾科技创始人兼CEO 费浙平

采访 | 与非网总编 高扬

制作 | 与非网视频团队

近几年,一批本土机器视觉的新玩家出现在大众视野,且纷纷锁定工业、物流、商业等非手机行业的3D机器视觉赛道。因为这些领域的3D机器视觉技术仍在不断更迭尚未完全成熟,加之仍在教育市场的发展阶段还未到爆发点,因此给这些新玩家以机会。但同样因为市场和技术的不成熟,市场容量仍很有限,同时这一领域的国际国内大厂包括基恩士、康耐视、海康、大华等根基已深,这些本土新玩家如何熬过创业的积累期?如何在大厂的夹缝中求存?仍有极大挑战。

成立于2015年的本土3D机器视觉企业图漾科技创始人兼CEO费浙平就坦言,“我们可控的只有做好自己的事。”

图漾科技费浙平:本土3D机器视觉新势力以小博大插图

本期《与非观察室》的视频里,我们就与费浙平聊聊关于3D机器视觉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这些话题:

1

产品结构

从产品结构上,3D机器视觉硬件核心组成应该是信息采集和处理两部分,在采集部分双目+结构光的架构是否已是定式?还存在哪些新的可能性?这部分目前在攻坚的核心技术课题有哪些?

2

后续门槛

我们看到您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也在着力解决应用企业面临的后续二次开发的门槛问题,也就是针对一些新的产品形态如何实现快速迁移的问题,目前进展如何?这点是否与供应商的软件开发能力息息相关?未来是否也将成为3D机器视觉供应商之间的一大关键竞争点?

3

趋势创新

除上述谈到的硬件以及软件部分,3D机器视觉还存在哪些技术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创新点?

4

性价比迷

图漾一直强调自身一大优势是产品的性价比,这种极致性价比是怎么做到的?

5

平衡困局

通常提到超高性价比,我们总会联想到两点:一是损失了什么,是否以牺牲一定性能和功能为代价?二是这一产品是面向中低端应用的,对此您怎么看?

6

机遇挑战

我们总会问新入者一个问题,即如何跟传统大厂如基恩士、康耐视等竞争?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延展话题 火花不断

采访中我们讨论到很多话题,因为视频时长有限,我们把更多精彩对话内容以文字方式分享如下。

与非网:如果从全行业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行业应用的3D机器视觉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和时间节点?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又有哪些里程碑式的事件?

费浙平: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几个时间节点,在2016年之前,市场上有很多小的团队在进行一些技术的研发积累和一些方向的探索,但那个时候整个机器视觉的概念并没有那么明显和突出,属于原始的技术积累阶段,我们同样也正是在那个时间形成了我们的核心研发团队,但那个时候的产品应用其实不是那么的清晰,主要大家的兴趣可能会集中于像一些2C的应用,尤其是自然人机交互。

从2016年之后的三年,就是16、17、18年这三年是一个机器视觉概念的成型到落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大型的客户,提出了明确的一些机器视觉,尤其是3D机器视觉的需求,然后我们的产品也得到了一些实际的现场测试和应用的机会。在投融资层面,那个时期像早期投融资非常活跃,A轮比如说像天使人A轮,有很多的公司能够得到一些投融资,图漾也是在这个阶段拿到了我们前面的融资。

在19-2021我们这三年,我认为是到了第三个阶段,有很多真正的行业的应用落地,到了真正的产品上线,得到了一些小范围的具体的应用和落地的过程。这个时间,投融资的规模会比之前更大,有一些优秀的公司出来,融资的规模都能够到几千万,甚至是几千万美金这样一个规模。

图漾也是在这个过程拿到了我们的A+、B轮的融资,然后我们也拿到了很多行业里面顶尖的一些客户的订单,但是虽然发展的这一个趋势是比较清晰了,但大家在公司的财务层面基本上还是在研发投入很大,营业收入相对还不够来支撑我们的研发投入,就是说公司还是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但是大家对于3D机器视觉的这件事情看的是更加的清晰,信心更加强烈。

我认为在接下去的三年时间里,行业里面优秀的公司会在无论是从新产品的迭代,还是从行业的应用落地,以及在整个公司的财务层面都会跑出来。甚至我们应该是有机会看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公司除了盈利之外,还能够做到IPO的阶段。

与非网:在3D机器视觉产品的处理单元部分,我们看到最初图漾是采用 FPGA来做处理的单元,现在也在谈论嵌入式AI的概念,这个变化背后的背景是什么?

费浙平:谈到处理器的芯片平台或者是处理器的架构,我们要把它分成两个层次来看,第一个是在数据采集,就您提到的数据采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个,我们的3D工业相机内部它有一个处理器的平台。另外一个是我们的传感器,就是把3D数据采集回来之后,在应用层它有另外一个数据处理平台,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一个底层的算法处理和应用层的算法处理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进行考虑。

在底层的数据处理层面,也就是我们相机内部的这一单元,我们一直以来在使用FPGA这个平台,我们认为在接下去的两三年时间里面,它还是一个最佳的算力承载平台,因为底层的数据处理相对来讲算法的模式比较固定,然后整个数据处理的apply,它的数据处理量也比较的重,所以FPGA是一个非常好的承载平台。

在传感器数据出来之后,在应用层,比如说我们把它用来做三维建模或者一些做工业检测等等,应用层的算法,它变化比较多端,比方说有一些简单场景里面,我们用一个普通的CPU的平台就能够胜任,但是在一些复杂的场景里面,我们要用到一些人工智能、一些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我们会用到刚才提到的像GPU甚至包括一些专用的NPU就是一些神经网络的加速处理芯片,所以面临的软件任务会比较多样化,所以我们有用到CPU作为工控机,也有用到GPU作为一个神经深度神经网络的一个加速芯片,今天我们看到有很多专门的AI的专用芯片,我们也在尝试导入进行使用。

所以我们谈论一个处理器架构的话,就是把它分成传感器层面以及应用层面两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底层会坚持使用FPGA,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性价比最合适的一个技术平台。在运营层面,我们需要从CPU到GPU到NPU,我们所有的合适的处理都需要去支持。

与非网:目前影响3D机器视觉导入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同时在不同的一些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自动化,工业检测,以及物流商业,在不同的领域又存在哪些差异性?

费浙平:我觉得从大的方面来看,有两个影响今天3D机器视觉普及的因素。第一个是供给侧的,第二个是需求侧的。

供给侧很显而易见了,本身3D技术需求无论是从传感器相机,还有我们刚才反复讨论过的AI软件层面的问题,它的技术成熟度其实是有所欠缺的,因为它本身作为一个创新技术领域还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今天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相对来讲还算比较初级,它的能力有限,所以导致它的应用场景一定还是有限的。

第二个需求侧的问题怎么来理解?无论是智能视觉还是AI,今天在需求侧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客户有点盲目乐观,就觉得是这么厉害,我有很多的需求你来帮我搞定,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导致客户自己也没有完全的理解他的需求到底是怎样的,他认为AI或者是3D视觉是个万能的,他只要简单的几个需求,我们就能够帮他搞定。

这里面其实包括很多需求,就是说需求本身的成熟度和落地的时间点到没到?我觉得有一点盲目乐观的,就是不那么接地气的情况出现。

我觉得供给侧的技术成熟度和需求侧的盲目乐观,其实都是影响3D机器视觉市场化的障碍,所以今天真正能够落地的这些场景都是正好是我们的技术能力和需求,正好两个已经发生交集了,但这一个交集的面积其实不大。但我觉得双方都在相互接近,技术本身会变得越来越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随着看到一些成功落地的案例发生,客户也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深,提的需求也会更加的接地气。

对于说在不同的目标市场,对于3D视觉的需求是不是差异很大,我觉得这个差别甚至是大到无法想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汽车生产线里,一套视觉系统1万美金,客户会觉得是非常便宜的一套系统,如果放在物流里看,别说1万美金了,1万人民币快递公司会说我就不要用,他就觉得100美金才是一个合适的价格。

所以我们认为虽然都是3D机器视觉的落地应用,但是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可能是完全没有交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产品,以后还要往更高精度、更低成本发展,还需要有一个产品的演进方向。

与非网:在未来2D和3D机器视觉会并存,这肯定是业界的一个共识,对于未来比如说2~3年内,这两者的市场规模的预判,您怎么看?

费浙平:可能会出乎您的意料,对于3D机器视觉或者2D机器视觉的市场规模,其实我们并不关心,我们认为这是个对的事,至于两三年之后,它是10亿规模,还是100、1000亿规模的市场,我们觉得不重要,这是值得投入非常有价值的这么一件事。

但是我们会关注2D机器视觉和3D机器视觉相对的比例关系。我们是有这样一个判断和理解,就目前来讲,可能2D机器视觉和3D机器视觉,市场上的比例甚至是接近100:1,2D远远多过3D机器视觉。
大概两三年的时间维度来讲,我们认为可能会演变到50:1,因为2D机器视觉它也在发展,3D也在快速的发展,但3D的发展增速可能会比2D更快,但最终的一个行业格局,我个人的判断,我觉得将来2D和3D的比例可能会到10:1。

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应用场景里面,2D是够用的,而且对客户来讲,但凡2D够用的事情,一定是用2D,因为越简单的技术产品其实它的稳定性会更好,成本也会更低,大家只是追求一个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所以3D视觉一定在完成2D视觉要么做不了的事,要么是做不好的事,才轮到3D视觉出场。

与非网: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本土有一批像图漾科技这样的新玩家进入到3D机器视觉这个领域。在您看来,现在本土3D机器视觉的供应端的生态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是泡沫期还是到了相对稳定期?现在同业的生态是处在比较良性的竞争发展的状态吗?

费浙平:首先从发展状态来讲,我觉得基本上还是属于良性的一个状态。虽然最近因为3D机器视觉的热度在上升,投资也比较活跃,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公司出现,或者是有公司可以拿到更多的钱,这又是一个新的市场,大家都要急于打开各自的局面,所以导致竞争的激烈程度会提高。

我们又把它分成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是我们所处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其实在我们这个环节的竞争不太多,因为目前来讲,视觉行业更多的是集中在中游的系统集成商层面,更多的投融资也发生在我们的下游客户层面,系统集成商因为要直接去抢最终的一些行业客户的落地,所以他们的竞争激烈程度从去年到今年是上升的比较快的,大家手上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从竞争变激烈的角度,整体上还是在一个比较良性的范畴。正面的意义和价值在哪?就是说随着这个行业的热度越来越高,随着大家的能力提升,实际上大家通过竞争,各自的产品得到提升,价格下降,最终还是惠及这个行业的最终用户。所以无论是教育市场还是推动客户更早或更快或更多的把3D视觉用起来,客观上是推动的作用比较明显和巨大的。

另外说是不是处于泡沫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当前的行业泡沫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一个创新的阶段,我觉得泡沫还是好处多过副作用,因为毕竟有了更多的人,更多的钱就可以办更多的事。像图漾也是,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在不断的上升,在收入层面也就是从去年才开始明显的放量上升,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在财务上还是亏损的,这里面一定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的环境,包括资本层面对于3D机器视觉这一个行业的看好,我们才能不断得到外部的资金支持。

整体上来看,我认为算是泡沫期,但这个泡沫还不至于像其他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到了出问题的程度,在技术领域我觉得泡沫第一它的破坏性不会那么大,第二它还是帮助了一些创新的公司度过早期的亏损阶段。

所以整体上我有两个判断,第一个是适度的泡沫可以有,第二个是目前3D机器视觉行业整体上还属于良性态势。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25849/feed/ 0
深慧视刘云辉:紧贴市场 聚焦工业 3D机器视觉的深慧视以技术见长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4790/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4790/#respond Tue, 27 Aug 2019 07:18:46 +0000
 

导语:随着制造业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机器视觉,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正在继北美、欧洲、日本之后成为机器视觉又一新的角逐之地。

 

 

        深慧视专注3D机器视觉,掌握核心技术并与市场相结合,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客户产生价值,成为市场上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近些年,机器视觉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据了解2016年的全球机器视觉规模就已达62亿美元,而国外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预计,到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美元;到2025年年底,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2亿美元,机器视觉未来空间巨大。

 

        中国作为继欧美日之后的重要市场,众多机器视觉企业入局——据统计进入中国的国际机器视觉品牌已超200家,中国自有机器视觉企业也已超100家,专业的机器视觉集成商超70家。

 

        愈发广阔的市场需求、日益激烈的竞争,推动着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发展,相关技术也得以不断革新。3D视觉因稳定性、精度相对较高,可测量出物体平直度、表面角度和体积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难点需求,越来越被市场关注。

 

深慧视刘云辉:紧贴市场 聚焦工业 3D机器视觉的深慧视以技术见长插图

▲ 刘云辉教授

 

        深慧视专注3D机器视觉,紧贴市场,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流的机器视觉产品及应用软件平台,备受资本与市场关注。短短两年深慧视已与3C电子、物流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预计2020年营业额呈现300%的增长。

 

        深耕市场应用——“每天都在解决问题”
 

        前不久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的深慧视,并不懈怠,按董事长刘云辉教授所言:“每天都在努力解决问题”。深慧视的头一年便是扎根在了“将技术与应用的结合,让产品更好的贴近市场”这一问题上。

 

        成立于2017年的深慧视,由香港中文大学孵化,是深圳市引进的高端孔雀团队,创始成员均为相关领域的博士硕士,刘云辉本身便是“长江学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机器视觉领域扎根三十多年——深慧视有着相当丰厚的技术积累。

 

        然而深厚的技术积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有一段距离。

 

        “公司成立第一年,基本都在解决产品应用问题”刘云辉并未对所面临的困难有所遮掩,深慧视自创立至今,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客户现场,应对客户一个接一个的需求。“这个行业很新,很多客户其实自己也不清楚想要什么,我们只能不停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让这个应用场景更加智能化、无人化,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我们技术人员的技术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好,经验越来越足。他们痛并快乐着”!刘云辉笑着说道。

 

        以合作客户阿里菜鸟为例:菜鸟寻找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视觉厂商,均无法满足其需求,深慧视凭借着优秀的实验参数入局,但入局并不代表成功,工程师团队刚去便意识到了问题“工业场景与实验室完全不同”,工业场景对产品的稳定、精度、鲁棒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只得不断的修改、试用、再修改,最终脱颖而出拿下客户。
 

        是因为对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深耕,让深慧视深刻了解市场痛点、需求,由最初的仅研发、生产3D传感器产品,不断丰富延伸产业链,成为以高精度三维测量的核心算法和三维机器视觉软件平台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方案商。

 

        群策群力——“人才是最需要的”
 

        深慧视的产品不断地丰富、完善,客户不断地积累、增长,所面临的事情或困难自然更多,且随着行业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其中,竞争难免更为激烈。“最主要的是人才,人才是最需要的”刘云辉表示,科技企业的竞争终归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

 

        好在深慧视本身便是“技术控”,在研发能力上的竞争力极强。

 

        截止19年6月,公司60多位成员中,技术人员有42位之多,占了70%。其总经理吕聪奕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师从刘云辉,是机器视觉与高速高清成像系统领域精英人才,同样为技术出身。

 

  深慧视刘云辉:紧贴市场 聚焦工业 3D机器视觉的深慧视以技术见长插图1

▲ 吕聪奕博士

 

        相比于别的企业多半从集成商做起,深慧视是从学校孵化的,对技术的追求是骨子里带来的。先天占有人才优势的深慧视,在管理上同样别具一格。相较于企业里机械的管理制度,深慧视更多的是对“一群人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初心的呵护。

 

        “这一行业(工业3D机器视觉)有着大把的机会,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建立平台,一起做一件事”刘云辉较少参与企业管理,更多的情况是提出发展方向建议、技术指导,让团队成员更好的发挥自身专长。把深入灵魂的匠人精神,自然而然的带入到企业之中,这也进一步加快了深慧视在技术领域的凝练与创新进程。

 

        耐心、细分——“企业要有沉淀”
 

        3D视觉将以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鲁棒性替代人力从事很多行业的重复的工作,“但是企业需要耐心”刘云辉教授对此表示。

 

        国内视觉行业发展迅速,可大而不强,做强的根本就在于对技术的掌控。刘云辉认为,技术本身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不是靠钱短时间内堆出来的,企业需要极大的耐心去沉淀、专注于技术的研发。

 

        “沉淀技术的同时,沉淀市场应用能力,并通过市场应用将所遇到的问题抽象化,从而从根本上来革新技术”从技术到应用能力,再回归于技术层面实现创新,深慧视极富耐心。

 

        同样有耐心的是深慧视对行业的理解,行业很大,但是入局细微,企业走的是“深入细分行业”的步调——深入终端行业,理解之后再深入新的行业。

 

        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的发动机活塞气门为例, 传统的 活塞气门上料方式为振动盘上料,不仅噪音极大,在振动过程中,工件易损伤、良品率低。深慧视自主研发的视觉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并定位杂乱堆叠的汽车发动机活塞气门,引导机械臂进行抓取上料。
 

   深慧视刘云辉:紧贴市场 聚焦工业 3D机器视觉的深慧视以技术见长插图2

 

        其3D系统方案优势如下:

        其一:识别速度快,自主研发算法,与机器人高效通讯;

        其二:生产节拍高,测试、抓取效率满足20S/件;

        其三:防碰撞,内置碰撞检测、轨迹规划等多种先进算法,无需担心碰撞;

        其四:可扩展性强,适应不同尺寸气缸,智能识别、定位和抓取;

        其五:无维护人员,全自动测试,无需人工干预、维护。

 

        吕聪奕表示,深入细分行业的战略,让企业很快得到了各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菜鸟物流、华为、大族激光、ABB、格力等企业都成为其合作伙伴。

 

        稳扎稳打,看好国产3D机器视觉未来
 

        一面深扎根3D机器视觉技术,一面以大客户为主导方向深耕各细分市场,两手抓的深慧视已经拥有高精度高速高清三维成像系统SE1_系列,大视野高速高清三维成像系统SE2_系列,高精度激光三维成像系统等系列产品。

 

        它们分别以高精度、大场景、高速度等性能优势,应用在机器人引导场景如:自动上下料、拆垛码垛、无序抓取、按需分拣等;工业检测领域如:尺寸测量、缺陷检测、高度测量、平面度检测、有无检测等。

 

        通了“七十二变”的深慧视,对国产3D机器视觉行业发展同样充满了信心。

 

        吕聪奕表示,现阶段的国产机器视觉企业在3D机器视觉领域机会相对较多,原因众多。

 

        其一,国外视觉龙头企业核心力量暂时并未放在3D工业视觉领域,而是依托自身固有优势开拓2D市场,充足的利润与市场价值放缓了企业在3D领域竞争的步伐,国产企业有一定时机上的优势。

 

        其二,国产企业普遍具有本土化优势,可更好的贴近客户需求;而且随着国内智能改造的大兴,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了解3D视觉,对3D机器视觉的需求越来越明确。综合来说,3D机器视觉将会在1至2年的时间内爆发,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也将借此得到充分发展。

 

        而我们也不难发现,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开始寻求视觉检测方案,以解决精确测量、提升产品质量等问题,相对大型的企业甚至开始建立自己的视觉部门。越来越多的本地公司,开始在业务中引入机器视觉,类似于普通工控产品代理商、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均一致认为机器视觉市场潜力很大。

 

        深慧视以3D视觉为主要切入点,以系统方案为辅助,未来也将推出视觉软件平台,针对系统集成展开相关业务。以平台快速实施、模块化,解决现阶段3D落地困难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深慧视将在视觉领域越走越远。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terview/4790/feed/ 0
关注 | 3D成像融合传感技术:3D机器视觉引爆市场 http://www.hahakm.com/tech/hxlbj/jqsj/2270/ http://www.hahakm.com/tech/hxlbj/jqsj/2270/#respond Wed, 06 Mar 2019 01:27:19 +0000 导语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数字捕获和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成像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铺平了道路。3D成像和传感技术被各种垂直行业用于不同途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的可视化和得到质量更佳的成像。目前,3D成像被用于医疗保健垂直行业,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诊断,进而激励了3D成像供应商为医疗行业提供满足其特殊要求的卓越成像解决方案。
 

        3D成像技术提供了对深度信息进行感知的视觉效果,因此观看者可以获得充分的360度观看体验。由于旧技术可视化质量低,被市场的采用速度缓慢。但改进的技术如3D显示、3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视觉效果,刺激了3D成像和传感在不同垂直行业中的采用。新技术已经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中得到商业化应用,如动画、智能手机、计算机、电视、游戏、照相机和摄像机。

 

3d成像融合传感技术:3D机器视觉引爆市场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3D成像市场的增长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度,降低成本,提高响应时间,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垂直行业中。2017年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23.7亿美元,到2023年预计将达到253.2亿美元,2018~202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7.54%。主要的硬件公司有巴勒斯(Basler)、基恩士(Keyence)、Cognex、ISRA Vision、Teledyne Technologies等,软件公司有英特尔、苹果、国家仪器、Alphabet(谷歌)、Wikitude等。这些企业提供不同应用的3D成像技术,如web检测、避障和目标跟踪,将3D成像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宽。

        3D机器视觉将引爆3D成像和传感市场

        在工业领域,对被测物体的三维形状和尺寸的测量和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3D机器视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3D机器视觉,将组件和系统集成于制造过程中,可以提高过程和产品质量,最小化产出周期,从而提高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如智能相机)的进步开拓了工业和非工业垂直行业的机器视觉市场。由于制造商和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3D机器视觉正成为定位和导航、制造、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全球3D机器视觉市场预计将从2014年的8.74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6.31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5%。

        医疗成像:3D成像和传感市场的驱动力之一

        3D医疗成像市场正见证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先进成像设备的引入。除此之外,紧凑型设备的出现定义了未来轻巧、柔性、手持式和便携式3D成像设备的新趋势。现在的聚焦点已经转向通过提高图像质量和提供优越的成像服务来改善诊断程序。

        患病人口、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龄化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为3D医疗成像市场提供了潜在的增长机会。3D成像的各种优点,例如更有效的诊断、更先进的成像和其他方面优势,使医学领域如牙科、心脏病学、产科或妇科等非常乐意采用这种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颇受欢迎,不过我们很乐观地发现它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被亚洲国家采用。

        市场对3D传感器的旺盛需求也促进了3D传感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市场对3D成像传感器的需求巨大。麦姆斯咨询认为采用3D成像传感器的仪器已形成规模,并实现商业化供给。实验室中的传感器传统应用趋势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新的技术和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好的质量和性能。3D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来自物体的电磁能量,记录所传输的能量。用于制造3D成像传感器的光学和电磁元件的效率和集成度在实现传感器的灵活性、鲁棒性和紧凑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D成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如医学、文化遗产、犯罪调查、法医学、国土安全等。

        对获取海量建模分析3D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

        3D扫描是一种用于获取建模数据的三维成像技术。建模数据在制造业中的角色不可小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性能评估结果。3D扫描可用于涉及产品可视化、通过统计抽样控制进行质量控制等测量建模。测量建模需要大量的3D数据实现对产品的精确检测。由于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测量和检测软件的改进,坐标测量机(CMMs)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现在,3D扫描仪也与CMMs配合使用。3D激光扫描仪、白光扫描仪和激光跟踪器被广泛用作对速度要求更快、精度要求更高的尺寸测量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使得数据采集更加快捷,从而实现了高精度的检测。小型激光跟踪器测量能力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需求测量体积更大、精度需求高的汽车、航空航天和重型机械行业中。

]]>
http://www.hahakm.com/tech/hxlbj/jqsj/2270/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