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特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Sat, 16 Oct 2021 06:58:4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6.5.5 http://www.hahakm.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2021101807452380-150x150.jpg 艾利特 – 同心智造网 http://www.hahakm.com 32 32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8302/ Sun, 05 Sep 2021 23:59:10 +0000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插图

9月2日,艾利特机器人宣布,公司已于8月31日完成由中金甲子领投的B2轮融资,老股东国中资本、联想创投跟投。这是艾利特机器人继2021年4月完成由联想创投和张江科投领投的B1轮融资后,再次获得一线机构的加持。本轮融资后,标志着艾利特机器人已完成总额超3亿元人民币的B轮(B1+B2)融资。


“疫情之后,随着复产复工的迫切用工需求,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包括协作机器人在内的赛道整体发力,国内工业领域的升级已呈现加速之势。纵观工业的发展趋势,一直以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都遵循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逻辑——先欧美,再日韩,后中国。无论从上层观察还是到整个市场的共识,中国都不希望再一次进入低价竞争和低端制造的困局。中国在全球协同制造这个大舞台已逐渐成为主角。


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曹宇男博士说道:“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劳动力红利日益消减的今天,‘机器换人’成为了受各方认可的破局之道。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时间’的临近,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加之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技术打磨精进、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大背景,机器人替代人手且兼具智慧的愿望愈发可期。”


据了解,艾利特机器人在苏州建设的万台灯塔工厂建制标准非常高,拥有接近2000平洁净室,主要用于保证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的装配品质,将助力艾利特产品素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工厂已经开始投产,将配合已经陆续完成硬件条件升级的艾利特张江全球总部、北京公司、深圳公司,推动客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插图1

全球协同制造换道超车

曹宇男认为:“随着‘中国时间’的临近,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加之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技术打磨精进、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等大背景,机器人替代人手且兼具智慧的愿望愈发可期。”


这与艾利特机器人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中金甲子的观点不谋而合。中金公司合伙董事总经理、中金资本管理委员会委员梁国忠表示:“如果只是‘弯道超车’,想要超越别人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更加看好‘换道超车’的机会。协作机器人之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就是一条崭新的赛道。”


“纵观工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一直以来都遵循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逻辑,即先欧美,再日韩,后中国。无论从上层观察还是到整个市场的共识,中国都不希望再一次进入低价竞争和低端制造的困局。中国在全球协同制造这个大舞台已逐渐成为主角。”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曹宇男博士说道。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插图2

公司创始人CEO曹宇男先生谈起对机器人行业的理解时表示:“跟随式发展永远无法打破目前机器人赛道的行业格局,必须通过对客户尤其是国内客户的真实需求理解和柔性化生产这一终极目标以及易用性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夯实机器人产品本身素质仍然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必须要沉下心做的第一件事。”基于此,曹宇男表达了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成艾利特全系机器人的产品升级和协作化控制平台建设,完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提高用户使用易用性以及推进典型场景的落地,深耕垂直行业细分市场,包括汽车、3C、金属加工和注塑等行业,继续树立目标行业的标杆应用场景,深化品牌建设并构建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9900台,同比增长20.73%;市场规模11.53亿元,同比增长7.78%;2015-2020年,协作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5.18%和42.53%。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基数还偏小,但成长空间可期。 

不可预估的市场体量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插图3

从融资数量上看,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内共有10例融资事件,超过2020年全年融资总数。与此同时,协作机器人整体融资规模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上半年,中国协作机器人融资规模突破30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突破3亿元,远超历史年份数据。 而从大环境来看,工业转型升级绝不是结构性机会,而是系统性的机会。因此,工业领域全产业链条的各个结点都充满了机会。


从行业历史数据来看,体量巨大且有可复制性的工业场景还是由传统工业机器人几分天下。协作机器人则必须经历一个在市场端从认知到接纳的过程,发挥“差缺补空”的特点获取其他机会。但是也正因为此,协作机器人擅长的应用领域具备高柔性和非标的特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改造技术壁垒,从而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够提供更高的附加值而被客户认可。


GGII认为,未来几年,协作机器人行业渗透率仍将持续提升,整体的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从细分行业看,商业服务领域的占比将有所提升,工业领域如3C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大行业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占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同时,更多的细分增量市场需求将有望被挖掘,届时,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进入2.0阶段,逐渐实现从认知普及到批量化应用的跨越。

艾利特机器人再获亿元级融资,长远的“野心”与“匠心”插图4

随着此次在资本市场获得的助力,艾利特机器人计划在未来继续加速技术上的迭代,产品端的打磨、应用侧的创新。通过基于大量真实的国内、国外项目落地所积累的经验,“艾利特机器人应用生态”的优势也在加速成型。“


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曹宇男博士最后提到了匠心一词,“产品也好生态也罢,最终服务的是使用者,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眼睛可见甚至是当下未必可见的痛点,这就是匠心。艾利特的使命即是专注于此,这就是艾利特的信仰。”曹宇男解释道:“协作机器人的明天必定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
从制造到智造的“涅槃” ,拿来吧你!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7184/ Thu, 05 Aug 2021 13:59:10 +0000 相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的设备利用率更高,随着用户对产品熟悉程度加深,将逐渐实现“一机多用”。与此同时,艾利特协作机器人正在以“安全”、“易用”、“灵活”、“高效”的特点,突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重围,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走向世界。

从制造到智造的“涅槃” ,拿来吧你!插图

01 背景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客户是已成立25年之久的高通机械,该厂以家用空调钣金件、高铁配件以及医疗器械钣金件的生产加工为主要业务,并且已在空调钣金行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其产品的加工精度、质量稳定性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近年来,该厂一直紧跟工业潮流,不断追求工业自动化。自2002年开始引入第一台日本的AMADA数控冲床以来,一直加大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该厂在2014年就已引入了六关节的工业机器人焊接设备,以及六关节的搬运机器人来替代人力劳动。

从制造到智造的“涅槃” ,拿来吧你!插图1

02 客户痛点

由于消费端的客制化程度越来越高,该厂的产线面临着小批量多品种的挑战。而在使用传统工业六轴机器人做产品生产的切换时,经常因切换周期而耽误生产的进度,因此工厂不得不保留人工,也是考虑到人手操作的灵活性,以及在尽可能不频繁改变现有产线布局的情况下,满足订单需求。

从制造到智造的“涅槃” ,拿来吧你!插图2

03 解决方案

最终,客户采用艾利特EC66(6kg)负载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来取代传统工业六轴机器人的应用,其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该厂还将艾利特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六轴机器人进行了研究对比,总体来说协作机器人在速度上并没有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慢多少,有些工件反而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快很多,且协作机器人拆装简单、编程简便可在多台设备、多种产品生产线之间自由切换,使得客户得以在2天内实现投产。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艾利特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同时,客户在了解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应用的便利性后,又将它应用在攻丝领域,将协作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攻丝动作,即便工件孔位多达121个,艾利特协作机器人依然高速无误的完成了任务,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故障率。

如今客户已将传统工业机器人与艾利特协作机器人相结合,双线发展。未来单工件抓取在15kg以内时,将会继续采用部署更快、安装更便利的艾利特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而传统工业机器人则会应用在一些更大、更重的工件的搬运、上下料等工作中。

展望未来

制造业蓬勃的发展趋势提高了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创造了人机协作机器人,艾利特将深入客户行业,根据客户痛点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我们强强联手,建立持续的网络优势!

从制造到智造的“涅槃” ,拿来吧你!插图3

]]>
艾利特任怡:协作机器人解决柔性与非标难题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3589/ Mon, 12 Apr 2021 07:59:11 +0000 “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被设计成可以和人近距离互动的产品,它和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无需安装安全围栏,就可以实现人机共存。协作机器人的产生,它根本改变的是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它打破的是人机无法共存的这样的一个隔阂。”

这段话来自于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任怡在高科技行业门户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主办、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机器人承办的“同心智造网 2021(第十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表的演讲,直接表达了协作机器人在人机共存中重要性。

艾利特任怡:协作机器人解决柔性与非标难题插图

柔性化和非标准化是解决问题关键

对于人类技术的演进动力来自于三点,分别是省力、省钱、省时间,智能制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迎合着三点。

那么目前哪种解决方案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呢?艾利特任怡表示,协作机器人就是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良策,同时它还能够让一切变得非常地轻巧。

艾利特任怡:协作机器人解决柔性与非标难题插图1

在智能制造普及过程中,柔性化和非标准化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难题,这也是解决智能制造的关键之处。任怡指出:在规模生产和刚性生产中最难以解决的就是柔性生产问题,它已经成为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其实柔性化和非标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柔性化中包含着大量的非标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越是想要解决柔性,越是没有办法去绕开非标这个问题。

随着刚性化的刚性生产没有办法快速响应问题日益明显,协作机器人的价值就逐渐显现出来。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加适合高精度、高速度、大负载的场景。而协作机器人凭借自身柔性应用灵活的特性,非常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空间狭小,需要人员经常进出,甚至是对于机器人的重量和功耗有一定需求的特殊场景,这也就是协作机器人解决柔性化和非标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外,非标场景让各大企业所头疼的点还有集成,这也是协作机器人还未形成规模市场的关键因素。任怡表示,非标集成具备一定的技术门槛,集成商虽然容易去建立附加值,用以增强客户的粘性。不过由于终端用户习惯各异,通过大量投入研发的集成,可能订单并不多,这便严重影响了集成商的积极性。

而艾利特则认为协作机器人制造产品可以与苹果手机进行类比,其中的关键点不在于硬件,而是在于开放的软件,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在iOS系统中开发定制应用、解决方案,而协作机器人也是如此。所以艾利特一直考虑有没有可能去打造一个可扩展、可持续、简单易用的平台级产品,帮助集成商和用户快速基于协作机器人平台开发自己的自动化方案,降低集成门槛,那么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目前智能制造对柔性化与非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协作机器人成为帮助集成商去解决关键节点难题的重要工具。

协作机器人特点与应用场景

伴随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工作。在大会的演讲中,任怡也着重介绍了协作机器人的几大优点。

艾利特任怡:协作机器人解决柔性与非标难题插图2

协作机器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安全、轻质化、模块化的一体式关节,协作机器人它整体的自重非常轻,以6公斤的机器人为例,自重只有17.5公斤。轻质化的产品惯量低,在同样速度运行的状态下机器人发生碰撞时所造成的伤害也较低,从而提高了人机协同时的安全系数。

同时,协作机器人模块化的设计,所带来的好处是维护成本较低,以艾利特三款机器人为例,每款机器人有六个关节,共有十八个关节,而事实上艾利特仅生产五种关节型号。基于模块化关节设计组装的协作机器人无论在使用还是售后维护上更简便。今后随着不同关节型号的开发,本体厂商也更易于扩展自己的产品组合,例如做更大的关节更重负载的协作机器人。

一机多用是机器人未来趋势,对于更加紧凑小巧的协作机器人来说,它的移动性更强,更加便于切换工作场景。在某些情况下,协作机器人的灵活度已经超越了人手。例如:它支持正装、倒装以及侧装等多种安装位置,艾利特的协作机器人的每个关节都能实现±360度旋转,让协作机器人在基本球形的工作区间内进行运行,几乎没有工作盲点。因此无论是部署,还是编程,协作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加灵活。

目前,协作机器人非常适合两类场景,第一类是将协作机器人作为核心工站,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希望通过协作机器人快速实现机器换人,无需改变目前产线的部署,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改造升级。第二类是大型工厂将机器人作为其中一个执行机构,用生产系统来控制和监视协作机器人状态,或者是通过底层伺服控制,配合AI和第三方的算法让机器人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今年年初,随着各大协作机器人企业纷纷公布亿元级融资的消息,意味着协作机器人赛道再一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任怡强调,越是红海的地方,越说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何况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达到红海。“我认为艾利特可以用大器晚成四个字形容,它有17年的工控背景,并且在2019年毅然放弃了所有20公斤以下传统工业机器人产品线,收敛到了目前的六关节协作机器人的赛道上。艾利特坚定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今年第三季度时,艾利特将会量产和正式发售平台级的CS系列协作机器人,对标国外头部品牌。我们希望打造一款具备强大、可扩展和可持续能力的平台化产品,来真正帮助客户去打通关键节点,赋能集成商和终端用户,为解决非标和柔性痛点提供一个有力的选项。”

]]>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3588/ Mon, 12 Apr 2021 07:59:10 +0000 对于2020年来说,疫情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主题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疫情期间,协作机器人的凭借其安全、稳定、工作场景丰富等自身优势,成功进入到各行各业的视线中,同时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中尤其重要的一环,如何在疫情中迎难而上,成为机器人企业的行业难题。

4月7日,在由高科技行业门户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主办、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机器人承办的“同心智造网 2021(第十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任怡接受了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的专访,对于深度布局协作机器市场以及如何在疫情中迎难而上等问题,给出了答案。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

国内协作机器人赛道,合作大于竞争

随着智能制造2025、新基建等战略的发布,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成为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尤其是疫情的出现,导致国内劳动力雇佣成为难题,这种情况进一步促成对智能化、自动化的行业教育,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同时疫情爆发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灵活,尤其是无接触式生产成为了行业追求的目标,这些原因促使协作机器人赛道迎来变革。

协作机器人赛道火热的同时,引来了众多资本的进入。在今年上半年中,节卡、越疆等众多协作机器人企业完成过亿融资,足以证明市场的爆发程度,这也就造成了国内协作机器人赛道玩家越来越多,形成“拥挤”局面。

对此问题,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任怡在接受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协作机器人企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国内协作机器人企业来说,一直是合作要大于竞争的局面,因为我们有一个更加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国外的众多品牌。

在传统工业机器人行业,国外四大家族是垄断局面的,不过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中,未来国产品牌有机会进行超越。所以我和团队从外企走出来之后希望能够借助当前良好的时机,帮助像艾利特这样的企业快速地走到台前,一同将国内市场做得更加广阔。”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1

与赛道中的同行迎来共赢,同时进一步挑战国外品牌的前提是自身实力,这也是艾利特一直引以为傲的特质。“用一个词概括艾利特就是大器晚成,尽管艾利特被大家记住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有超过17年的工控行业经验。在之前的很长时间内,艾利特始终是全品类逻辑,是一家具备长期沉淀的企业。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迎来了当下协作机器人爆发的时机,从而让大家记住了艾利特和我们专注的协作机器人赛道。”

拒绝简易组装,掌握核心技术

自2011年起的连续11年,我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中国制造业占据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接近30%。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严重影响全世界制造业的格局。

不过“大而不强”仍是当前国内制造业市场的现状。从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核心技术、高端产业占比等方面衡量,国内制造业的强度仍不如欧美日等制造业发达国家。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不能仅靠大规模的市场,核心技术则是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艾利特作为一家专注自主研发的协助机器人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为3000万人民币,在布局机器人本体产品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自研率的路线,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2

“艾利特的创始人毕业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两位创始人都是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王田苗教授嫡系弟子,自身带有工匠精神以及作为技术研发人员的执着,希望能够打造一款完全属于中国人的协作机器人。

所以在最初设计机器人制造路线的时候,就从未考虑过通过简单地组装和集成拼凑一款“形似”的产品,而是要通过自主研发,研制出自己完整的协作机器人系统。目前,艾利特产品的自主研发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谐波减速器外,包括编码器、伺服驱动、底层操作系统、顶层算力等都为自主研发。同时,艾利特认为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今后产品的迭代演进,都会是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任怡表示。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3

疫情中寻求突破,深度布局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约为2.5万台,较上年同比略有回落,但总体的市场保有量仍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增长到10万台以上。在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回落的背景下,国内市场销量突破8100台,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32.2%,成为协作机器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艾利特在2020年取得销量609%的同比增长、销售额实现813%的同比增长的优异成绩,这无疑与艾利特在疫情中寻找正确的突破方针有直接关系。“艾利特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不会为了快速获得市场从而进行低价出售,并不认同价格战策略。艾利特认为瓶颈在于集成,也就是说作为本体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实际上并没有办法被终端用户直接使用。终端用户一定需要添加集成以及各种形式的末端和传感器,才能将自己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机器换人或人机协同的目的。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4

为此,艾利特找到了解决痛点的方法,首先是让产品变得更加专精,从而获得全世界用户的认同和喜爱。其次是希望打破集成商的瓶颈,在研发端不断的投入,将软件和硬件做到极致好用,只有这样才与集成商一同把市场做得更大,这个是艾利特目前的解决思路。”

最后,任怡在采访中进行了一个小剧透,在今年第三季度艾利特将强势推出量产的平台级新品,该产品将对标目前国外最领先的技术,从编程语言和简单易用方面均做出了优化,第二季度新品价格和经销商推广将全面展开。同时,艾利特在性价比这个用户关注的维度上将始终保持国产优势,专注于磨练产品内功,结合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应用侧实战经验,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赋能产业链,助力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专访艾利特任怡:艾利特大器晚成,深度布局协作机器人市场插图5

关于同心智造网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同心智造网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简称:同心智造网 Robot Conference)是由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主办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代表性的行业年度大会。自2015年起已成功在深圳、上海、武汉、天津等城市先后举办九届(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现已成为业内人士洞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梳理中国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产业发展大事、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沟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重要平台。

会议围绕每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邀请国际权威专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企业领袖、行业研究者出席,深度解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共同聚焦与机器人相关的多学科的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不断融合而出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场景。并通过分析国际国内技术与产业发展动向、剖析年度发展热点问题、搭建行业间交流平台、推动行业合作,构建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关于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

高科技行业门户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现拥有会员1,000万余名,同心智造网各行业网站及时报道行业动态,行业大事件,深入跟进行业热点,提供行业会员全面的资讯、技术和管理资源,举办各类线下、线上行业活动,并为高科技行业企业提供内容、品牌推广、会议展览、产业研究、产城服务、政企服务、产业基金、科技成果交易、培训、人才猎头、电商等整体和专业的服务。

]]>
赋能智能制造!艾利特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2748/ Thu, 18 Mar 2021 13:59:10 +0000 由高科技行业门户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主办、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机器人承办的“同心智造网 2021(第十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简称:同心智造网 Robot Conference 2021)“即将于4月7日在深圳举办。

大会将以“创新赋能 智造未来”为主题,汇聚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头部企业代表、产业研究代表、行业隐形冠军、系统集成商、行业知名用户等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把脉行业发展现状,剖析技术前沿动态,洞察产业未来及商机。

其中,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已确认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并由其营销副总任怡带来《四两拨千斤,协作机器人如何赋能智能制造》的主题分享。

任怡认为,智能制造从形态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工业互联网,一是工厂自动化。工厂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推行智能制造已有10年时间,国内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构建了很多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但是如果深入工厂端走访,大家仍旧能够发现,很多工厂在自动化方向仍旧处于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尤其是硬件侧的部署和落地仍旧面临许多挑战,例如随着生产模式的变化,对于原有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设施提出了更多为灵活和柔性的要求。

任怡也将在现场就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难点进行分析。她认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难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前的中国制造是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自动化体现往往是以非标自动化为主。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快,出现的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对自动化的需求从非标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发展。

许多工厂内部的互联网建设和大数据做得非常好,但项目自动化还在逐步开展阶段。此外,一些自动化投入成本较高,技术复杂,在自动化方面有很多失败案例。

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难点就是如何实现柔性和自动化,艾利特相信协作机器人在其中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深圳有望赋能制造业的指数级增长。

嘉宾简介

赋能智能制造!艾利特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插图

任怡 | 艾利特机器人营销副总

任怡拥有14年B2B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及销售支持从业经验。擅长从0到1拓展品牌,差异化营销,挖掘用户痛点及精准获客。加入协作机器人赛道4年,曾任优傲机器人任市场经理,建立其在本土市场的行业标杆品牌地位,发起首个中国UR+开发者大会推动生态平台理念,编写中国区第一本协作机器人行业蓝皮书。坚持通过数字化和全网络营销策略提升B2B品牌影响力,并将多年外企经验充分融入艾利特这样有国内创新创业基因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帮助企业迅速转型,占据赛道领先位置。

大会议程

赋能智能制造!艾利特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插图1

报名参会

请通过如下方式联系我们:

赋能智能制造!艾利特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插图2

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报名:

赋能智能制造!艾利特即将出席第十届机器人产业大会插图3

或打开如下链接,直接进入报名通道:

http://www.ofweek.com/seminar/2021/robot/form.html#formbox?tgfrom=520

关于同心智造网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同心智造网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简称:同心智造网 Robot Conference)是由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主办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代表性的行业年度大会。自2015年起已成功在深圳、上海、武汉、天津等城市先后举办九届(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现已成为业内人士洞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梳理中国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共商产业发展大事、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促进沟通交流的年度盛事和重要平台。

会议围绕每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邀请国际权威专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企业领袖、行业研究者出席,深度解读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共同聚焦与机器人相关的多学科的新进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不断融合而出现的新技术、新应用场景。并通过分析国际国内技术与产业发展动向、剖析年度发展热点问题、搭建行业间交流平台、推动行业合作,构建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关于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

高科技行业门户同心智造网同心智造网,现拥有会员1,000万余名,同心智造网各行业网站及时报道行业动态,行业大事件,深入跟进行业热点,提供行业会员全面的资讯、技术和管理资源,举办各类线下、线上行业活动,并为高科技行业企业提供内容、品牌推广、会议展览、产业研究、产城服务、政企服务、产业基金、科技成果交易、培训、人才猎头、电商等整体和专业的服务。

]]>
协作机器人在2020年的3大标签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0176/ Thu, 24 Dec 2020 07:59:11 +0000 2020的余额还有1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圣诞、元旦、春节,即将纷至沓来。这个时刻心中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充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很多人感叹,魔幻的2020即将过去,经历过种种刻骨铭心的历史时刻,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

协作机器人在2020年的3大标签插图

图源:艾利特机器人

2020年是协作机器人爆发的大年,从2018年初大约只有15家主流协作机器人厂商,一夜之间市场已经出现了超过75家协作机器人本体企业进入赛道。第三季度结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2%,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8.4%,市场似乎感受到了终端需求逐渐释放的信号。(数据引述自高工GGII)而协作机械臂作为最类人手且具有开放性的产品,未来无论是结合5G和远程操作可应用的场景,还是替代人手用于自动化改造,协作机器人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想象空间。

2020关于艾利特的几个小标签

01渐次自动化 / Progressive Automation

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渐次自动化” (Progressive Automation)将会成为更灵活和更高效的自动化升级模式。艾利特建议客户使用渐次自动化的模式,实现技术和商务上的风险可控,循序渐进。这种模式可以让客户一边在进阶的过程中加深对协作机械臂应用特色的理解,一边提升自动化团队的应用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推行自动化打好基础。这样协作机器人的设备利用率更高,随着用户对于产品熟悉程度加深,可实现‘一机多用’,尤其适合工厂初始自动化程度不高,或是计划通过机器人换人改进现有生产模式的企业。

协作机器人在2020年的3大标签插图1

图源:艾利特机器人

02平台化 / Platform

艾利特在2020上海工博会推出的平台级CS系列(Cobots Superior Series)协作机器人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在包括操作界面和编程方式在内的软件,以及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的硬件侧全面升级,展示了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的开放性和匠心。用IOS或者安卓做类比,智能手机的一个爆发式增长,建立在因生态衍生出了一系列的APP,从而改变了包括支付、社交在内的生活生产方式。同理,协作机器人的愿望是在工业现场和客户应用侧搭建一个工程师使用平台,这也是我们坚定地将协作机器人技术平台化的原因,最终创造出的是复合型应用。

协作机器人在2020年的3大标签插图2

图源:艾利特机器人

03长尾  / Long Tail

无论是不断提升稳定性和软件迭代的EC系列,还是即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量产的CS平台级系列产品,都基于艾利特对于协作机器人商业模式的认同——在长尾中寻找爆发点。协作机器人目前应用仍旧以非标场景为主,与此同时这项轻量化柔性化工具的“开放性、易用性、安全性” 使得它可以更高效地用于二次开发,或替代人用于自动化改造。除了汽车零部件、3C电子、金属加工、包装物流、食品医疗、纺织电力、新零售,还有什么会是协作机器人未来的用武之地?期待你和艾利特一起拭目以待!

协作机器人在2020年的3大标签插图3

图源:艾利特机器人

]]>
国产协作机器人的“突围”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7346/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7346/#respond Mon, 31 Aug 2020 01:11:01 +0000 最初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是能像人一样独立工作,传统工业机器人满足这一想象,帮人类承担高风险、高度机械化的工作,例如焊接、喷漆等,且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
 

不过,也正因如此,在某些需要人类介入的工作场合中,传统工业机器人无法配合人类完成工作,打破自主局限性的协作机器人应运而生。iRobot的创始人Colin Angle就曾于2019年亚马逊首届RE:MARS大会上表示,协作智能是更高层次的机器人智能。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为3万台,同比增长36.4%,预计到2021年,销量将达到6万台。由此可见,协作机器人愈加受到市场青睐,除了本就占据大量市场的UR、KUKA、ABB、AUBO四大家族外,国内也有遨博、节卡等公司加入协作机器人国产替代的行列,艾利特机器人也是其中一员,近期推出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聚焦协作机器人市场。
 

国产协作机器人的“突围”插图


对标UR、聚焦协作
 

对于这款新推出的CS系列产品,艾利特方面表示,这次的新品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包括操作界面和编程方式在内的软件,以及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的硬件侧全面升级,对标UR e系列产品。
 

有着4年发展历史的艾利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协作机器人。2016年成立之初,艾利特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和生产,到2017年开始切入工业机器人整机业务,实现供应链导入,直到2019年,才转向专注协作机器人。
 

在媒体会上,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曹宇男博士也对此作出了解释,“控制器确实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控制器的天花板销售量有限,于是艾利特就有了第一次战略调整,下沉到机器人整机。”之后聚焦协作机器人,发现需要维护的产品众多,加上国内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竞争陷入红海,既追赶不上国外,又容易在国内形成价格竞争。于是在2019年初“壮士断腕”,放弃工业机器人,专注于协作机器人这一件事。
 

突围的关键是产品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已在国内达到50%以上,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不过,国内协作机器人想要对标UR并非易事。
 

2016年到2019年,UR机器人年销量从千级水平上涨到大约12000台,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但UR机器人全球员工数量不过500左右。与国际协作机器人相比,国内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这就意味着,国产协作机器人可能靠价格优势赢得一部分市场。
 

但是曹宇男认为,协作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并不依靠单纯的价格战和低价策略,用户认同的性价比“好用”排在首位,目前销量第一的国产协作机器人价格不到国外领先企业的一半,但后者的销量却是前者的两倍以上,充分说明了低价策略不但无法抢占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量市场,也不能开拓可复制的、批量的应用场景。
 

因此,艾利特方面认为产品力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而简单好用就是产品力的核心。按照这一逻辑,艾利特此次推出的CS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安全和简便,参照ISO13849-1 Cat3 Pld, TS/ISO 15066等第三方安全标准,拥有包括速度、位置、功率、动量等在内的18项安全功能设计。另外,软件层面采用Python脚本编程,操作简便。
 

国产协作机器人的“突围”插图1


成为平台级工具的野心
 

艾利特认为,协作机器人目前仍旧只是一个实现自动化或柔性化的工具,而引爆协作机器人市场需要上中下游,即机器人原厂、机器人配件及生态、集成商、终端用户的协同。协作机器人的应用需要打磨,但平台化优势初显,艾利特希望CS协作机器人能够推动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成一个现场级市场。
 

艾利特的野心不无道理,尽管是从2019年才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但艾利特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且重视研发投入,每年3000万的研发经费,拥有65项核心专利,产品自研率非常高,几乎除了减速机,其他设备均为自研。
 

另外艾利特公司团队强大,研发人员中有90%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核心团队拥有15年以上机器人相关研发经验。
 

不过,与UR机器人相比,艾利特想要成为平台级工具,还需要不断完善生态建设。UR能在三年之内销量猛增,足以表明其拥有丰富的代理资源和已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在生态建设上,艾利特表示目前还才处于发展和培养代理商的阶段。
 

或许要打造平台级工具,年轻的艾利特还需要更多时间。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7346/feed/ 0
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9465/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9465/#respond Wed, 19 Aug 2020 03:26:12 +0000 http://wp.hahakm.com/?p=19465

撰文丨黄依婷

编辑丨常亮

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以手机、电脑为首的3C电子,已经历了最颠覆的智能化变革,而在有些领域,智能化革命才刚刚开始。

作为最新一代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被委以“智能制造”重任,是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开启之时的“当红主角”。它常常“占据”某一工位,能独立完成上下料、抛光、检测等多种任务,与流水线其他环节的工人配合完成生产。因这种“协作”的角色,它有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别称——“机器人同事”。

艾利特是协作机器人赛道上年轻有为的“后生”。尽管2019年才全面收敛到协作机器人赛道,但它研发的核心部件,如被誉为“机器人大脑”的控制系统,以及智能视觉系统,均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出色的技术源自强大的团队,其创始团队是一批来自北航的博士,在业内有15年以上深厚积累。其后引员的主要团队成员或拥有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的硕士学历,或长期来自于ABB、优傲等行业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

近日,亿欧科创有幸访谈了艾利特CEO曹宇男先生,试图探究:协作机器人的“智能”特性将如何改变工厂生产方式?其前景如何?

与人并肩工作的机器人

提到协作机器人,我们总不免要将其与更广为人知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作对比。事实上,两者互为替代、互相补充。在很多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正逐渐替代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人的好帮手。

艾利特协作机器人.png

(图片来源:艾利特官网)

传统工业机器人为工厂解决了不少痛点,如重复劳动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昂等,因而它自诞生之时就颇受关注,迅速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但很快,工业机器人本身也带来了一连串新的痛点:

尽管主流工业机器人报价并不贵,以最典型的弧焊机器人为例,基本定价在11万至15万人民币之间,但其部署成本却是售价的3-4倍。部署工业机器人不仅要安装围栏以隔离人机工作空间,还需大动干戈改造生产线布局,甚至为此停产。因此,算上安装成本和每年的维护费用,一台机器人综合成本不低于40万,平均回本期不少于两年,这让很多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此外,复杂的部署,让工业机器人丧失了灵活性,一旦部署便不能轻易改动,难以适应日益增多的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需求。

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掣肘恰恰成为了协作机器人诞生的初衷。轻量化的协作机器人结构紧凑,就好比流水线上心灵手巧的操作工,只需稍加“培训”,便能快速上手,胜任多任务、位置可移动的生产需求,且后期运维成本低,支持软件实时免费更新升级。与传统工业机器人高频、大幅的动作不同,它的动作更“轻”、更“柔”,不易伤人,因而也无需安装安全围栏或外部设备就可实现人机共享操作空间,省去了大笔部署成本。

“工业机器人是高度‘标签化’的,例如焊接机器人、抓取机器人,这本质上是‘机器’的逻辑。协作机器人则是以‘人’的逻辑构建,它通过开放的操作平台,使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平台化的产品基础上根据下游需求,定制开发多种细分场景功能,从而具备了多任务能力”,曹宇男介绍说。

在汽车、3C、金属加工等产品迭代快、定制化要求高的领域,协作机器人凭低成本、高安全和灵活的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六轴机器人,成为客户首选。这类场景应用协作机器人的体量可达57万台。而在医疗、复合机器人(AGV+协作)等对人机协作要求较高,或是依赖于协作机器人特殊属性的领域,将成为协作机器人的增量市场。据估算,这部分市场容量约49万台。按每台10万人民币的成本估算,协作机器人国内市场空间达千亿级别

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及增速.png

当前,这一千亿级市场仍是蓝海。过去五年间,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以64%的年均复合增速快速增长,规模突破已迅速10亿,市场潜力仍然极其庞大。这其中,海外厂商UR一马当先,占据约26%的市场,国内如艾利特、邀博、节卡机器人等紧随其后。国产厂商未来如何发展?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给了艾利特较大的启发。

坚定押注协作机器人

2017年,工业机器人正值最炙手可热之时。全年我国有近200个项目获得融资,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比4年前增长近30倍。但到了当下,工业机器人仍是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的天下,他们合计占据超过50%的市场,在六轴以上多关节、汽车机器人两大领域,其市占率更是超过90%。

国内高投资额与国外厂商高市占率,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这一赛道竞争之残酷。国产厂商在这场赛跑中,“死伤”无数,却仍难以望国际厂商之项背。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资源都在国外,领先国内数十年。国内厂商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资源,孤掌难鸣,只能进口产品,做简单集成,难以培养核心技术;

而更致命的是国外厂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他们早已锁定各行业大客户,深度绑定,一旦合作,基本难以替代。

由此,大量国内企业只能在国际厂商残留的“缝隙”中,展开激烈价格战。在份额占比不到10%的低端市场里,国内厂商用低价换取数量,将整个赛道变成一片红海。“在这个环境下,一些厂商用低质量产品拉低了赛道,改变了客户对价格的认知,也给国产机器人贴上了标签”,曹宇男说道。

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png

而到了协作机器人这里,情况明显不同:

“首先,整个行业还在客户训导阶段,初期规模尚未完全打开。以UR为代表的国际厂商,本身也受制于高成本的约束,尚未在全球大规模放量。因此留给国内厂商的机会还有很多”,曹宇男说道。

“其次,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非不可超越,国外厂商量产协作机器人,也不过是最近5年时间的事。”谈到技术,曹宇男信心满满,“艾利特的团队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上积累了17年,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我们有信心追上行业第一,甚至实现超越”。当前,除了减速机,如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最核心部件,艾利特均能实现自研自产。

高技术壁垒,又让这片蓝海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由减速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构成的关节模组,不仅集成度高,还需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安全性。仅行业安全安规标准就高达17项,要一一满足,并非易事。曹宇男说,“这一技术壁垒,挡住了很多想要做集成、拼价格的厂商”。

市场空间广阔,更兼技术硬实力支撑,艾利特愈加坚定地看好协作机器人发展前景。自2019年起,艾利特大力调转航向,不再生产工业机器人,而是全力押注协作机器人赛道。“我们希望成为行业标杆”,曹宇男如是描绘近期目标。

孤注一掷者必然要面临质疑。不能否认的是,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缓于预期。巴克莱银行曾在2015年预测,到2020年,整个协作机器人市场可达到15万台,2025年达到70万台。但截止2019年,全球销量仅3万台。为何发展不及预期?艾利特的全力押注,胜败几何?

“产品力”是成长关键

“协作机器人发展之所以缓于预期,我认为最核心的因素是‘产品力’与价格之间出现了鸿沟”。曹宇男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产品力’不仅包括稳定性、精确度等技术指标,还包括功能覆盖率等一系列衡量产品性能的综合维度”。

如UR这般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厂商,产品力领先,却因为昂贵的成本,难以在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中打开市场,一年销量1万台左右。而对国内厂商而言,其产品尽管廉价,但产品力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满足需求。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价格不过UR的一半,销量却也不到UR全球销量的十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低价战术无法获得市场。

国内厂商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出‘好用’而非‘便宜’的产品,获得标杆客户认可。当规模提升之后,降价空间自然会增大”,曹宇男看得很长远,“UR产业链部署在北欧,因而受高成本掣肘严重,未来不排除会将生产线制程搬至低成本国。到那时,没有技术实力的国产厂商将无法生存”。

因此,艾利特当前发展核心,便是全力培育“产品力”:

一方面,它充分关注细节,在力度感知、运动控制等技术上向UR看齐。在打造最新系列产品的操作平台时,艾利特创新地使用了工程师的“通用语言”——Python脚本,以帮助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其平台上以更低成本开发多功能;

另一方面,它敢于拓展行业顶部的用户,接受苛刻标准的考验。目前,艾利特已获得富士康、闻泰电子、长江电子、长城汽车、TCL、欧菲光、舜宇光学、国电富通等多行业标杆客户认可。2020年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同比2019年将实现近10倍增长。即将于今年9月发布的“CS”系列产品,承载了艾利特十几年来对协作机器人的深刻理解:

艾利特CS机器人.png

(图片来源:艾利特官网)

在硬件方面,它采用了全新的轴承支撑结构和爆炸系统,在重复定位精度、载重等方面更精进;

在软件方面,它进行了更全面的改革。用兼容Python的脚本语言与更直观、简化的编程界面,CS机器人开发难度大大降低,缩短了后续集成时间。在操作界面上,仅需6-10分钟,其单关节就可被替代,大幅节约了后期维修成本。

CS产品的良好前景,不仅依赖于艾利特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生态伙伴共同成长。他们能结合下游需求,进一步在CS操作平台上开发多功能,对艾利特的发展亦至关重要。谈到对CS的期许,曹宇男说道,“如梅卡曼德、库伯特等负责视觉开发的生态伙伴正逐渐成长壮大,亦有利于CS系列渗透到细分领域,成为艾利特里程碑式产品”。

谈到更远的愿景时,曹宇男踌躇满志。他希望能打造真正具备“产品力”的协作机器人,将开放操作平台塑造成属于机器人的“iOS系统”。“当这一愿景实现之时,协作机器人将被重新定义,成为如苹果手机、特斯拉一般划时代的产品。”

作为新兴技术,协作机器人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质疑声。艾利特作为这个赛道的坚定践行者,尽管才成立四年,还面临着打开国内市场、追赶国际一流技术水准的重重挑战,但凭全力以赴的专注,它已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佼佼者。协作机器人的广阔前景正逐渐被验证,如艾利特这般敢于全力押注者,将享受行业丰收之时最甜蜜的果实。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黄依婷。

]]>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19465/feed/ 0
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7156/ Wed, 19 Aug 2020 07:59:11 +0000 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以手机、电脑为首的3C电子,已经历了最颠覆的智能化变革,而在有些领域,智能化革命才刚刚开始。

作为最新一代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被委以“智能制造”重任,是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开启之时的“当红主角”。它常常“占据”某一工位,能独立完成上下料、抛光、检测等多种任务,与流水线其他环节的工人配合完成生产。因这种“协作”的角色,它有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别称——“机器人同事”。

艾利特是协作机器人赛道上年轻有为的“后生”。尽管2019年才全面收敛到协作机器人赛道,但它研发的核心部件,如被誉为“机器人大脑”的控制系统,以及智能视觉系统,均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出色的技术源自强大的团队,其创始团队是一批来自北航的博士,在业内有15年以上深厚积累。其后引员的主要团队成员或拥有清华、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的硕士学历,或长期来自于ABB、优傲等行业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

近日,亿欧科创有幸访谈了艾利特CEO曹宇男先生,试图探究:协作机器人的“智能”特性将如何改变工厂生产方式?其前景如何?

与人并肩工作的机器人

提到协作机器人,我们总不免要将其与更广为人知的传统工业机器人作对比。事实上,两者互为替代、互相补充。在很多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正逐渐替代工业机器人,成为工人的好帮手。

传统工业机器人为工厂解决了不少痛点,如重复劳动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昂等,因而它自诞生之时就颇受关注,迅速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但很快,工业机器人本身也带来了一连串新的痛点:

尽管主流工业机器人报价并不贵,以最典型的弧焊机器人为例,基本定价在11万至15万人民币之间,但其部署成本却是售价的3-4倍。部署工业机器人不仅要安装围栏以隔离人机工作空间,还需大动干戈改造生产线布局,甚至为此停产。因此,算上安装成本和每年的维护费用,一台机器人综合成本不低于40万,平均回本期不少于两年,这让很多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此外,复杂的部署,让工业机器人丧失了灵活性,一旦部署便不能轻易改动,难以适应日益增多的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需求。

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掣肘恰恰成为了协作机器人诞生的初衷。轻量化的协作机器人结构紧凑,就好比流水线上心灵手巧的操作工,只需稍加“培训”,便能快速上手,胜任多任务、位置可移动的生产需求,且后期运维成本低,支持软件实时免费更新升级。与传统工业机器人高频、大幅的动作不同,它的动作更“轻”、更“柔”,不易伤人,因而也无需安装安全围栏或外部设备就可实现人机共享操作空间,省去了大笔部署成本。

“工业机器人是高度‘标签化’的,例如焊接机器人、抓取机器人,这本质上是‘机器’的逻辑。协作机器人则是以‘人’的逻辑构建,它通过开放的操作平台,使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平台化的产品基础上根据下游需求,定制开发多种细分场景功能,从而具备了多任务能力”,曹宇男介绍说。

在汽车、3C、金属加工等产品迭代快、定制化要求高的领域,协作机器人凭低成本、高安全和灵活的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六轴机器人,成为客户首选。这类场景应用协作机器人的体量可达57万台。。而在医疗、复合机器人(AGV+协作)等对人机协作要求较高,或是依赖于协作机器人特殊属性的领域,将成为协作机器人的增量市场。据估算,这部分市场容量约49万台。按每台10万人民币的成本估算,协作机器人国内市场空间达千亿级别。

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插图

当前,这一千亿级市场仍是蓝海。过去五年间,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以64%的年均复合增速快速增长,规模突破已迅速10亿,市场潜力仍然极其庞大。这其中,海外厂商UR一马当先,占据约26%的市场,国内如艾利特、邀博、节卡机器人等紧随其后。国产厂商未来如何发展?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给了艾利特较大的启发。

坚定押注协作机器人

2017年,工业机器人正值最炙手可热之时。全年我国有近200个项目获得融资,总投资额超200亿元,比4年前增长近30倍。但到了当下,工业机器人仍是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的天下,他们合计占据超过50%的市场,在六轴以上多关节、汽车机器人两大领域,其市占率更是超过90%。

国内高投资额与国外厂商高市占率,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这一赛道竞争之残酷。国产厂商在这场赛跑中,“死伤”无数,却仍难以望国际厂商之项背。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资源都在国外,领先国内数十年。国内厂商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资源,孤掌难鸣,只能进口产品,做简单集成,难以培养核心技术;

而更致命的是国外厂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他们早已锁定各行业大客户,深度绑定,一旦合作,基本难以替代。

由此,大量国内企业只能在国际厂商残留的“缝隙”中,展开激烈价格战。在份额占比不到10%的低端市场里,国内厂商用低价换取数量,将整个赛道变成一片红海。“在这个环境下,一些厂商用低质量产品拉低了赛道,改变了客户对价格的认知,也给国产机器人贴上了标签”,曹宇男说道。

专访艾利特CEO曹宇男:协作机器人快速发展时机已至 好用是关键插图1

而到了协作机器人这里,情况明显不同:

“首先,整个行业还在客户训导阶段,初期规模尚未完全打开。以UR为代表的国际厂商,本身也受制于高成本的约束,尚未在全球大规模放量。因此留给国内厂商的机会还有很多”,曹宇男说道。

“其次,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非不可超越,国外厂商量产协作机器人,也不过是最近5年时间的事。”谈到技术,曹宇男信心满满,“艾利特的团队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上积累了17年,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我们有信心追上行业第一,甚至实现超越”。当前,除了减速机,如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最核心部件,艾利特均能实现自研自产。

高技术壁垒,又让这片蓝海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由减速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构成的关节模组,不仅集成度高,还需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安全性。仅行业安全安规标准就高达17项,要一一满足,并非易事。曹宇男说,“这一技术壁垒,挡住了很多想要做集成、拼价格的厂商”。

市场空间广阔,更兼技术硬实力支撑,艾利特愈加坚定地看好协作机器人发展前景。自2019年起,艾利特大力调转航向,不再生产工业机器人,而是全力押注协作机器人赛道。“我们希望成为行业标杆”,曹宇男如是描绘近期目标。

孤注一掷者必然要面临质疑。不能否认的是,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缓于预期。巴克莱银行曾在2015年预测,到2020年,整个协作机器人市场可达到15万台,2025年达到70万台。但截止2019年,全球销量仅3万台。为何发展不及预期?艾利特的全力押注,胜败几何?

“产品力”是成长关键

“协作机器人发展之所以缓于预期,我认为最核心的因素是‘产品力’与价格之间出现了鸿沟”。曹宇男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产品力’不仅包括稳定性、精确度等技术指标,还包括功能覆盖率等一系列衡量产品性能的综合维度”。

如UR这般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厂商,产品力领先,却因为昂贵的成本,难以在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中打开市场,一年销量1万台左右。而对国内厂商而言,其产品尽管廉价,但产品力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满足需求。目前国内销量第一的协作机器人,价格不过UR的一半,销量却也不到UR全球销量的十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低价战术无法获得市场。

“国内厂商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出‘好用’而非‘便宜’的产品,获得标杆客户认可。当规模提升之后,降价空间自然会增大”,曹宇男看得很长远,“UR产业链部署在北欧,因而受高成本掣肘严重,未来不排除会将生产线制程搬至低成本国。到那时,没有技术实力的国产厂商将无法生存”。

因此,艾利特当前发展核心,便是全力培育“产品力”:

一方面,它充分关注细节,在力度感知、运动控制等技术上向UR看齐。在打造最新系列产品的操作平台时,艾利特创新地使用了工程师的“通用语言”——Python脚本,以帮助代理商和集成商在其平台上以更低成本开发多功能;

另一方面,它敢于拓展行业顶部的用户,接受苛刻标准的考验。目前,艾利特已获得富士康、闻泰电子、长江电子、长城汽车、TCL、欧菲光、舜宇光学、国电富通等多行业标杆客户认可。2020年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同比2019年将实现近10倍增长。即将于今年9月发布的“CS”系列产品,承载了艾利特十几年来对协作机器人的深刻理解:

在硬件方面,它采用了全新的轴承支撑结构和爆炸系统,在重复定位精度、载重等方面更精进;

在软件方面,它进行了更全面的改革。用兼容Python的脚本语言与更直观、简化的编程界面,CS机器人开发难度大大降低,缩短了后续集成时间。在操作界面上,仅需6-10分钟,其单关节就可被替代,大幅节约了后期维修成本。

CS产品的良好前景,不仅依赖于艾利特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生态伙伴共同成长。他们能结合下游需求,进一步在CS操作平台上开发多功能,对艾利特的发展亦至关重要。谈到对CS的期许,曹宇男说道,“如梅卡曼德、库伯特等负责视觉开发的生态伙伴正逐渐成长壮大,亦有利于CS系列渗透到细分领域,成为艾利特里程碑式产品”。

谈到更远的愿景时,曹宇男踌躇满志。他希望能打造真正具备“产品力”的协作机器人,将开放操作平台塑造成属于机器人的“iOS系统”。“当这一愿景实现之时,协作机器人将被重新定义,成为如苹果手机、特斯拉一般划时代的产品。”

作为新兴技术,协作机器人的兴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质疑声。艾利特作为这个赛道的坚定践行者,尽管才成立四年,还面临着打开国内市场、追赶国际一流技术水准的重重挑战,但凭全力以赴的专注,它已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佼佼者。协作机器人的广阔前景正逐渐被验证,如艾利特这般敢于全力押注者,将享受行业丰收之时最甜蜜的果实。

]]>
新品|更灵活更开放?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能否更进一步? http://www.hahakm.com/shijie/info/6779/ Thu, 30 Jul 2020 07:59:13 +0000 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国内一线机器人品牌ELITE艾利特机器人计划将在2020年上海工博会上正式发布其新一代协作机器人产品CS系列

据艾利特内部消息透露,艾利特此次9月推出的平台级CS(Cobots Superior)协作式机器人新品,将会基于全新的基础架构,在包括操作界面和编程方式在内的软件,以及示教器、机器人本体在内的硬件侧进行全面升级,展示新一代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及艾利特在人机协同自动化技术的最新成果。

新品|更灵活更开放?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能否更进一步?插图

(艾利特CS系列协作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全面革新,4大指标对标国际水平)

作为有着17年技术积累的协作机器人厂商,这款平台级CS协作式机器人新品能否成为艾利特继2019年聚焦协作机器人赛道以来的成果集中体现?是否也将标志着艾利特在协作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力上再进一步?我们表示期待。

产品解析

据艾利特消息称,CS系列的两个字母构成代表着艾利特对于协作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布局,其中C是“协作机器人Cobot”的缩写,而“S”则意为:Safe安全、 Simple简便、 Superior先进、 Sustainable可持续、 Scalable可扩展。

这些标签不仅是艾利特在协作机器人技术上不断追求和优化的方向,也是艾利特认为未来协作机器人品类演进后所必须具备的属性。融合了最新技术成果,能够加快一系列应用开发速度的新一代CS协作机器人,或将成为艾利特蓄力未来的重要一步。

艾利特机器人董事长及CEO曹宇男博士在接受记者关于新品的采访时透露,CS系列协作机器人汇集了艾利特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以及对协作机器人的理解。

“这一系列的发布代表着艾利特在协作机器人行业的策略和目标,也秉承着公司整体的产品理解,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可以看齐国际领先水平的协作机器人。不仅通过提升产品力,更结合我们对协作机器人应用特征的理解,帮助用户通过使用这项工具,加速实现柔性自动化,助力我们的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转型。CS系列的诞生将让用户的使用过程更便利、更灵活,从而帮助他们更快收回投资,实现更大的产出。”曹宇男博士表示。

新品|更灵活更开放?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能否更进一步?插图1

全面升级

在产品上,根据艾利特透露的官方产品图显示,艾利特CS系列协作机器人将采用新型的轻量宽屏示教器,用户界面经过了重新设计,显得更加操作直观,同时支持触屏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用户使用习惯的理解,艾利特还对机器人优化了编程流程,并简化了编程步骤。用户只需按流程轻点界面设置程序,便可完成机器人编程,从而减轻学习负担,使得上手更快速,也能帮助终端用户和集成商加快项目开发周期,这或许也将使得协作机器人能向更广泛的领域迈进。

与此同时,艾利特对CS系列协作机器人也公布了几个重要配置:

(1)17项安全功能设计——包括速度、位置、功率、动量等,参照ISO13849-1 Cat3 Pld, TS/ISO 15066设计;

(2)模块化软件框架,扩展性更强;

(3)开放的底层运动接口;

(4)提供更强的第三方插件算力;

(5)高速的系统总线频率,使得机器人拥有更多的IO端口更强大的功率驱动能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通讯能力。

据了解,秉承“明天比今天更简单一点”的理念,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新品的软硬件设计都以此为出发点,全面简化了用户操作,这直观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开箱、安装到编程执行首个任务,只需一个小时。

(2)编程界面更加直观,降低编程难度,从而缩短了机器人集成时间。

(3)从维修角度来说,艾利特CS系列协作机器人仅需6-10分钟便可替换单关节。

当然,而艾利特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的更多技能还在等待后续解锁。

更多CS系列产品详情,机器人大讲堂将在后续时间持续为爱好者们跟踪报道,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于9月15日-19日莅临艾利特在2020年上海工博会现场的展位(8.1馆-B244展台),近距离体验这款新品CS系列协作机器人。

]]>